审计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
2017-09-04 05:44
导读:(一)增强思想认识,把握好“认识关”。审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审计评价事关审计工作的全局,不能漫不在意,等闲视之。能否客观地对被审单位和被审事
(一)增强思想认识,把握好“认识关”。审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审计评价事关审计工作的全局,不能漫不在意,等闲视之。能否客观地对被审单位和被审事项进行评价,既体现了审计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又体现了每个具体审计项目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审计质量的好与坏,进而影响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最终影响审计部门的形象和威信。审计评价工作做得好,可以树立审计部门依法行政的形象和威信,反之,会引起行政复议和诉讼,如果复议和诉讼失利,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只有把好“认识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审计评价不实的问题。
(二)增强业务素质,把握好“取证关”。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审计人员掌握科学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的能力,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要严格按照审计工作实施方案,熟练运用各项辅助审计手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全面详细审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判断。运用合理的审计技术方法,查深查透被每一个具体审计事项、具体环节,保证关键点的深入挖掘,判断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具体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最后,利用好审计取证,做出合理评价。审计人员应努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综合思考、分析问题,根据《审计评价准则》对被审单位和事项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三)增强防范意识,把握好“复核关”。目前,审计机关的复核机构和复核人员往往比较注重复核审计程序是否正确、到位,审计查处的问题的定性和处理是否恰当,引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正确,而往往忽视了对审计评价的复核。因此,作为审计机关的复核人员,必须重视对审计评价工作的复核,把对审计评价的复核与对审计程序的复核、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和处理的复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对审计评价意见的复核力度,彻底纠正审计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好“复核关”,从而有效地防范和降低审计评价环节的风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