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上述问题,根本上都起源于不合理的资源布局,它大大妨碍了地方文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近年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多和现代化技术的引入,地方文献工作及其开发利用已经开始跟不上形势需要。如果不加快改革,建立起合理的体制模式,那么地方文献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建设合理布局,就是使地方文献资源收藏机构,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完整体系,其目的和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起全国范围和地区范围内的组织体制,使地方文献工作形成相对独立的自身的组织系统;二是通过系统的管理和协调,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收与藏进行合理布局,提供各方面的充分保障,同时在内外部都建立起文献信息传递与共享数据库网络,通过与其它文献系统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由此而进行的宏观布局,能合理安排地方文献资源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实现资源的合理收藏、开发和利用。
2 我国地方文献资源体制布局设想
对于文献资源布局,国内理论界有过多年的探讨。前几年一度提倡建立和发展各种专业的和专门的文献中心,而取代综合性的大型文献中心,从专业专门化中求完备性,求保障率。这种专业(含专门)文献系统,以全国各文献中心为基础,组建相当的区域性专门文献机构,形成区域级专业文献中心,通过系统开放与联合实现文献资源国家性和区域性的布局,即利用各系统文献数据库联网,组成跨系统的国家专业文献中心网络,来满足全局的资源完整、合理分布的要求(如目前专利和标准文献均己有国家中心和系统)。这样,既能以有限的资金收集更多更全的文献,又能挖掘出社会更高的利用率。
总的来说,通过专业文献中心的途径建立的文献资源布局,是一种纵横交错的网络型结构。纵向上各系统之间互相独立,各自按国家级、区域级等层次形成专业或专门文献收藏体系;横向上则通过数据库网络相互联系,每一层级中的各系统是一个联合体,即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各系统在这一层级上的藏书都成为联合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既定级次的协作系统。
我们认为,这种理论思想也比较适合于地方文献工作。地方文献的性质与专利和标准一样,都属于专门性的特殊文献。但是,它与其它专门性文献又有很大的区别,其在类型、特点上都更为特殊,如种类的多样性、区域性等等。因此,在运用这些理论为基础探讨地方文献资源布局模式时,必须充分结合考虑地方文献自身的特点。
我国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布局,可设想为下图的模式:
(1) 这个模式的中心思想,即是建立起各级地方文献中心,形成地方文献自己的收藏体系,形成统一的业务领导和资源共享网络,从而合理布局全社会的地方文献资源。模式将地方文献中心建设为三级结构,其中市(县)级中心是收藏地方文献的主要力量,各市(县)都设立,负责收集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