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2 文种语种结构
原则上,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的文种结构可概分为汉文字语言、少数民族文字语言、外国文字语言(含世界辅助语言文字)三大系列。一般情况下,此三大系列中的后两类文种语种可参照国家标准《中国语种代码》(GB4881-85)和《世界语种代码》(GB4880-85)执行,而汉语言文字一般则不用标示。
鉴于目前国家标准中尚无关于古代少数民族语言(如突厥语、鲜卑语、回鹘语、契丹语、女真语、西夏语、土火罗语等)专用的代码体系,建议采用《中图法》(四版)中H大类的“H211少数民族古语言”各类暂代,亦可据以自编代码表暂用。
3.3 获得方式结构
任何图书馆馆藏文献的获得方式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付款购进方式。而在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中,多样性获得方式结构则有其独立存在和准确标识的必要,它既是分析评价民族地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特色和水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专项文献购置费科学分配的依据及专题数据库有偿使用的定价依据。
这里试列出常见的获得方式结构要素并给出相应的代码标识:
FZ fz 复制 SZ sz 受赠
GR gr 购入 ZB zb 自编
JH jh 交换 ZJ zj 征集
JS js 接收
4 等级结构
关于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等级结构(俗称藏书等级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过热烈讨论,比较流行的等级结构划分是肖自力于1981年提出的“五级藏书结构”,即:甲级——完整的藏书;乙级——研究水平;丙级——大学水平;丁级——基础水平;戊级——最低水平。在笔者看来,肖先生关于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的等级结构划分的精髓在于从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角度,对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目标做等级式分解与界定,至于在一个具体的图书馆或针对某一具体的文献集合,采用哪几级等级结构指标是完全可以也应该因馆而异、因文献集合的实际而异的。
着眼于民族地区图书馆(尤其是省一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的目标与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