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音频压缩的成功者——感知编码毕业论文(2)

2014-06-02 01:11
导读:二、 感知编码原理 1 、理论基础——闻域和临界频段 音频压缩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声学模型基础上,从研究人耳的听感系统开始的。 人耳实际上可看成一个

二、 感知编码原理

1 、理论基础——闻域和临界频段

音频压缩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声学模型基础上,从研究人耳的听感系统开始的。

人耳实际上可看成一个多频段的听感分析器,在接收端的最后,它对瞬间的频谱功率进行了重新分配,这就为音频的数据压缩提供了依据。

众所周知,声源振动的能量通过声波传入人耳,使耳膜发生振动,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但是人耳能听到的振动频率约在 20 Hz 到 20KHz 之间,低于 20 Hz 或高于 20K Hz 的振动,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心理声学模型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听觉系统中存在一个听觉阈值电平,低于这个电平的声音信号就听不到,因此就可以把这部分信号去掉。听觉阈值的大小随声音频率的改变而改变,各个人的听觉阈值也不同。大多数人的听觉系统对 2kHz ~ 5kHz 之间的声音最敏感。一个人是否能听到声音取决于声音的频率,以及声音的幅度是否高于这种频率下的听觉阈值。 这就是说在听觉阈值以外的电平可以去掉,相当于压缩了数据。另外, 听觉阈值电平是自适应的,即听觉阈值电平会随听到的不同频率的声音而发生变化。也许你有这样的体验,在一安静房间里的普通谈话可以听得很清楚,但在播放摇滚乐的环境下同样的普通谈话就听不清楚了。声音压缩算法也同样可以确立这种特性的模型来取消更多的冗余数据。

上一篇:浅探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及其防范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