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地方文献中的“地方人士著述”毕业论(2)

2014-08-17 01:04
导读:在实际使用上,粤人著述也在岭南文化史、岭南文学史、岭南学术史以及岭南人物研究等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在编纂的《广东省志·学术志》、

在实际使用上,粤人著述也在岭南文化史、岭南文学史、岭南学术史以及岭南人物研究等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在编纂的《广东省志·学术志》、《岭南文化通志》以及有关张九龄、陈白沙、湛若水、屈大钧、康有为、梁启超、郑观应、孙中山等岭南人物研究的成果,正是从粤人著述中寻找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如果缺少粤人著述,该馆地方文献专藏无疑将逊色不少。

由此可见,地方人士著述能直接反映特定区域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地方人物思想、活动的脉络,是地方文献不可或缺的部分。

至于有的论者将地方人士著述局限在古代人物、著名人物的著作,我认为也值得探讨。其一,古代地方人士著述,由于时代久远,存世稀少,征集困难,认真重点收集固然正确。但现代地方人士著述由于相对年代较近,存世较多,搜集也较容易,却不作认真收藏,则令人费解。今天垂手可得的文献,若不留意搜集,就会失之交臂,等到若干年代后变得稀有,再来作为重点搜集,其效果如何,不难想象。其实,地方人士著述的古与今,是相对的,随着时间推移,“今”也将变成“古”,作为肩负长期保存地方历史文献的图书馆,若仅将重点放在古代著述上,是缺乏一种长远的眼光。

其二,以知名度作为地方人士著述取舍的标准,也不无片面。诚然,著名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大些,因而,他们的著述相对更富史料价值或学术价值。但是,具有史料价值或学术价值的地方人士著述,并非全部出自知名人物之笔。无名小辈写下颇具史料或学术价值的著述的情况,并不少见。更何况一个人的成名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来判断的,若等到一个人成名时,才搜集其著述,那么他尚未成名时的有价值的著述往往因时间的推移而难以搜集,这样势必影响专藏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以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广东作家作品专藏室为例,该专藏室做为广东地方文献的一部分,收藏了约4000种广东作家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近年出版的图书,但也有一部分是建国前出版的,这部分成了该专藏最珍贵的部分。例如欧阳山的《竹尺和铁锤》、《世界走得这样慢》、《莲蓉月》、《单眼虎》、《高乾大》、《饥寒人》,黄药眠的《桂林底撤退》,黄秋耘的《浮沉》、《二伯父恩仇记》,楼栖的《反刍集》、《鸳鸯子》等等,这些作品现在已难以再搜集,大多连作者自己都没保存,有的甚至

上一篇:中美网络教育之比较研究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