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这一时期,对重要的地方文献进行了刊刻和重印,特别是珍本方志的复制。对地方文献中的资料进行了挖掘整理,编辑了各地专题资料汇编。特别注意到物产、自然资源方面,如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辑成《上海地方志物产资料汇辑》,此后,浙江、江西等单位纷纷仿辑当地物产资料汇编,为经济建设服务。五十年代末期,我国遭受自然灾害,为配合研究,各地纷纷编制资料目录,如1956年重庆市图书馆编的《历代四川各地灾异提要索引》, 1961年辽宁省图书馆编的《辽宁大小凌河水系水灾历史资料辑要》, 1963年贵州省图书馆编的《贵州历史灾害年表》等等。这一时期地方文献的书目控制为经济服务,为研究服务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然而,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地方文献的书目控制遭到破坏,大量地方文献被当作“封建残余”而焚毁,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书目控制活动因此而冲断。
1977-1991:我国地方文献书目控制的发展与问题1977年以后,我国地方文献的书目控制得到了迅速地恢复。随着八十年代修志工作的展开,地方文献的书目控制迅速发展。
首先,方志编纂推动了地方文献书目的发展。随着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成立,全国编修方志形成热潮。据统计,到1983年8月止,全国有十八个省、一百零四个城市、八十个地区、一千零九十四个县建立了修志机构,到1986年初:除西藏外已有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机构,取得了成果。在这一热潮中,各地方志办公室注意收集地方文献,编制方志资料及地方文献书目,如1977年福建省天象资料组普查方志编制了《福建地方志普查综目》。这样,地方文献书目控制成为修志活动的一部分。
其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加速了地方文献的书目控制。各地图书馆纷纷建立地方文献室,设立地方文献专藏积极主动地做好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编目,如1980年辽宁省图书馆在社科部建立地方文献研究室,1982年黑龙江省馆参考咨询部设地方文献阅览室。湖南省图书馆1981年成立地方文献工作小组,1984年发展为地方文献部。为揭示馆藏,各图书馆编制地方文献卡片目录,如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组有《石桥丑雄北京剪报资料》、《“文革”报刊资料》、《北京文献资料索引》、《北京青运史资料索引(1919-1927)》等三十余种。一些图书馆为配合地方文献展览编制地方文献书目,大量编制地方报刊索引。如首都图书馆从1962年起就开始编制《北京地区报刊索引》,至1985年款目达十万张、常州市图书馆1983年汇集常州建国前三十余种地方报编成索引。八十年代为控制地方文献,大型联合目录不不断出现,甘肃省图书馆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西北文献目录的基础上,加强了西北地方文献的书目控制。东北三省成立了“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编辑组”,编制了大型书目《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
第三、方志的书目控制卓有成效。这一时期、方志目录特别是馆藏方志目不断增多,并进行了全国收藏方志的书目控制。从1975年开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