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地方文献上作的形式单一
这几年,我馆虽对地方文献的意义和作用有所认识,但是地方文献工作还是停滞在传统的工作套路中。文献征集的主要渠道是依靠政策的扶持,靠其它方式征集到的文献不仅数最少。而且质量不高。读者服务工作也只限于传统的“二传手”式的书刊借阅形式。地方文献工作状况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的要
(3)开发利用不足
首先是对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底数还没有完全摸清。有些珍贵文献很有可能还沉睡在书架上或书库的某个角落。如《青海民族志》(手稿)是文革前省内许多民族史志专家潜心研究的成果,其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极高,但到2000年7月才偶然发现。还有如“文革资料”等也是刚刚整理就绪。其次是系统开发和专题研究不足,索引、目录载体单一,索取、查阅不便;没能把文献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研究成果优势,研究课题不明,研究成效甚微。而馆外的一些研究人员在充分利用我馆地方文献后,却屡有著述。
二、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对策
1、多渠道、多方式、多载体的征集,是增加地方文献资源总量的途径。
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不仅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同时更需要图书馆本身制订出一整套科学管理的办法和措施。我馆只有征集工作人员1人,面对新形势下艰巨而繁重的征集任务,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应依据本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细则,明确征集范围、任务及征集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工作程序。制订出征集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重点征集对象和一般征集对象、具体实施步骤以及要达到的工作目标,才能确保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科学性。由于地方出版物出版发行的复杂情况,以及不贯彻呈缴本制度等多种原因,给征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地方文献的搜集不能仅仅依靠呈缴本方式。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上门征求、交换、复制等多种方式补充藏书。在载体形式上要不拘一格,使非纸质载体的文献比例增加,不断丰富内容。
2、转变观念,走建设特色馆藏的路子
决定着一个图书馆馆藏能否有别于他馆,不仅仅是藏书布局和藏书总量,地方文献建设的好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近几年的社会实践证明,建设特色馆藏是地方公共图书馆求生存、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