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2.2 东北地区疆域不断变化
1643年以后,东北地区开始了新的国界争端,导致领土疆域范围的不断扩大。《魏书》、《辽史》、《金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好太王碑》、《永宁寺碑》等文献都记载了历史上的国土及其疆域情况。其中疆域还包括西伯利亚、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和鸭绿江两岸一些地方。疆域的不断扩大,使文献记载的内容超越了现有的本土,因此成了当今的跨国性文献。
1.2.3 古今时空概念变化大
历史文献与现代文献的时空概念变化很大,因为文献面向的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历史,文献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大。如从朝鲜柳得恭《滦阳录》的一首诗及自注中得知:大辽河,古名叫“周流河”或叫“周留河”,现叫西辽河。这说明了古今地名不同,时空观念的变化也是文献产生跨国性的重要原因。
2 东北地方古文献跨国性的特征和范围
相对于历代一统的中央皇朝中心,我国东北地方文献起步较晚,古代传世典籍也较少,但到了清代,典籍文献骤增,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地方古文献跨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典籍文献
典籍文献:从狭义上讲是指古籍而言。在我国古代典籍文献“十三经”、“二十四史”中即已有其跨国性的一面。《周易》中记载:“箕子之明夷”。其中“明夷”指朝鲜。“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朝鲜立传;成书于汉代的佚书《高骊记》,是高骊的民族史志。在这些文献中,都能看出文献内容跨国性的一面。东北地方古文献内容的跨国性比比
皆是。
2.2 档案文献
档案文献:是为了满足日后的查证、研究和复制的需要而留存的,并经过系统整理和鉴定的信息材料。其中的凭证作用,是档案区别于其他文献的特有属性。如: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案,无论是满文,还是汉文,或是满汉合壁,均记有其管辖黑龙江下游、库页岛、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的史实;《汉译满文老档拾零》也有东北当时的地方政权管辖区域已设置到了库页岛的记载。
报刊文献:是连贯系列、有一定宗旨的群众性读物。1906年,东北地区曾发生了“办报大战、舆论大战”,这看似是东北地区报刊文献发展中的奇闻。日本人在沈阳创办了《盛京时报》,明目张胆地把矛头指向中国政界,制造殖民化舆论。1908年4月,吉林省西部地区蒙古族有人创办了《吉林蒙古文报》。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