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计算机病毒与防治毕业论文(2)

2015-05-23 01:01
导读:必须重新来审视黑客程序。黑客程序一般都有攻击性,它会利用漏洞在远程控制计算机,甚至直接破坏计算机。黑客程序会与木马程序相结合,对计算机安
必须重新来审视黑客程序。黑客程序一般都有攻击性,它会利用漏洞在远程控制计算机,甚至直接破坏计算机。黑客程序会与木马程序相结合,对计算机安全构成威胁,所以黑客程序也是一种计算机病毒。
        总之,现在的计算机病毒都呈现出隐蔽性、欺骗性等复杂的特点,让人们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使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
        5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5.1 引导型病毒的预防  引导性病毒一般在启动计算机时,优先获得控制权,强占内存。通常情况下,只要不用软盘或者只用“干净的”软盘启动系统,是不会染上引导型病毒的。对软盘进行写保护,则可以很好地保护软盘不被非法写入,从而不被感染上启动型病毒。但要保护硬盘的安全,除了从操作方面注意外,只有采取用软盘来保护硬盘的措施。

      5.2 文件型病毒的预防  文件型病毒的预防方法是在源程序中增加自检及清楚病毒的功能。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可执行文件从一生成就具有抗病毒的能力,从而可以保证可执行文件的干净。自检清除功能部分和可执行文件的其他文件融为一体,不会和程序的其他功能冲突,也使得病毒制造者无法造出针对性的病毒来。可执行文件染不上病毒,文件型病毒就无法传播了。
        5.3 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总是带有普遍性的或大众化的,以使计算机病毒范围尽可能的广,所以有时一些个性化的处理可能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或者免疫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如:给一些系统文件改名或扩展名;对一些文件甚至子目录加密。使得计算机病毒搜索不到这些系统文件。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5.4 加强IT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除了从技术层面来加以维护和防治外,加强对计算机从业人员(在此指的是IT行业的“精英”,可以制造计算机病毒的高智商人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也极其重要。如果他们有着很高的职业道德,他们就不会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令全世界计算机用户为之紧张。反而可以可以在计算机领域为人类作出积极而巨大的贡献。
        5.5 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  在加强对计算机行业高智商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作出了规定和惩罚。
        5.6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世界早已融为一体,跨国进行计算机病毒攻击也已出现。为此,世界各国要本着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高度,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计算机病毒犯罪,此举已显得刻不容缓。
        6  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给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巨大的安全挑战。现代信息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有来自网络外面的攻击,比如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等。因此合理有效的预防是防治计算机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省力,也是最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预防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感知、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以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的健康。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参考文献:
[1]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8):第二版.
[2]郝文化.防黑反毒技术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第一版.
[3]程胜利,谈冉,熊文龙等.计算机病毒与其防治技术[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第一版.
[4]张仁斌,李钢,侯整风.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5]傅建明,彭国军,张焕国.计算机病毒与对抗[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6]吴万钊,吴万铎.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治大全[M].学苑出版社,1993,(10).

上一篇:浅论企业信息化优势的保持毕业论文 下一篇:从审计的角度看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