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宋代绘画一种是以赵诘为首的院体画,推崇形神兼备;另一种是以苏轼为代表的士大夫文人画,“墨戏”的画风明显表现出。文人画在宋代开始兴盛,与院体画并驾齐驱,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凭着它鲜明的绘画风格占据了绘画的统治地位。文人尊崇的是儒家之道,潜意识里却崇尚禅宗思想,那么文人画家所创作的作品无意识地为自己的人格自由树起了物化标识,最能真实地彰显自我。苏轼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倡天真清新的风格。所以他艺术创作推崇“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境界,在绘画上尤其倾向于追求淡雅之韵,追求妙在笔墨之外的远韵。说白了,苏轼的画,画的是精神,熟练的技巧似乎只是必然的副产品,它的终极目标是完美人格、淡雅韵味的体现。
4、物我为一的从容和淋漓逸气的画韵
人生而自由,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就是自由,达到这一境界,就能够遨游宇宙之中。渊明直接受到了他的影响,无论在艺术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从容面对法则和生死,这是一种从容的自由。苏轼则将乐天达观的精神、自由高尚的人格融为一体,化合出了文人画情趣的“逸”。“逸”在绘画上是一种超然出世的风韵,也是文人画家的心理需求,这是一种淋漓逸气的自由画韵。
陶渊明在《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中,首句便是“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发岁始仰府,星纪奄将中”。引用《庄子·列御寇》中“(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揭示了宇宙的本来面目:时光不停,迅速流失;四季循环,无穷无尽。与庄子不同的是,渊明追求的只是精神上的自由,日常行事丝毫没有庄子式的狂颠之举。“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他从日常生活中体悟到万物之规律,没有惊天动地的行为,却在一点一滴的岁月变迁中,安贫乐道待终,生活虽然贫穷艰难,而无伤于精神世界中的冲虚之道,人的一生仅如沧海一粟,这种消逝不是颓废的空寂,而是宇宙自然运化的一部分,人之消亡就如同从大海蒸发出的一滴水又重归无边大海之中一样。陶渊明只是坚持本真、顺应天道大化,从而达到了高妙的境界,从容生活在诗意与现实融合的世界中。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