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方法(2)

2013-10-22 01:05
导读:2. 描绘色彩的节奏关系 现代派画家放弃色彩透视和全色彩、全明暗的画法,采用了多种方法,描绘色彩的节奏关系。德劳奈指出:“人们须寻得节奏性法

  2. 描绘色彩的节奏关系
  现代派画家放弃色彩透视和全色彩、全明暗的画法,采用了多种方法,描绘色彩的节奏关系。德劳奈指出:“人们须寻得节奏性法则的新的多样性,来替代那旧的画面构架。”他认为画面上色彩的运动与节奏,是由互补色的“同时对抗”和“绕圈形地动着”。他说:“色彩通过对抗性而绕圈形地动着。但是那些色彩,红与绿,在中央对抗着,产生极快的振动……各种色彩反应着如石投水后的圆圈,多个的浪圈能相叠,运动也同时向着相反方向进行,因而一切处于相互影响中,具有‘同时性’。”他还说:色彩“相互间的快、慢、或极速的振动、间隔等,一切这些关系,构成一个不再是模仿性的绘画的基础。”③毕加索多次用“频闪”手法,来捕捉、表现形与色彩的运动与节奏。例如他的作品《双面人头像》即是用此手法创作。另外,蒙德里安等还利用色彩的放射、跳跃,表现色彩的运动——节奏。
  3. 描绘线条的节奏关系
  《未来派宣言》说:“一切物象通过它们的力线奔向无尽,波齐奥尔称之为的超越。我们所必须画出的就是这些力线。我们必须来解说自然,就在于我们在画布上把物象作为节奏的启始或延续来再现,这种节奏是物象自己在我们的感性功能里激起的。”这种力线就是有力度、运动感、节奏感的线条。这种线条我们在克利和蒙德里安的一些作品中能够见到。克利的《鼓手》所使用的线条,近似中国书法的线条,有明显的节奏感。
  4. 描绘形的节奏关系
  《未来派宣言》称:“我们拒绝直角形,我们称它为毫无热情的——立体形、金字塔形,一切静止形态。我们需要一切尖角形的激动力,动力性花纹装饰,斜行的线,它们落在观赏者眼里,像是从天上来的箭头;旋转的圈圈、椭圆形、螺旋形、翻转来的立体(一个爆破的形象);多声与多节奏的抽象形体,它们符合内心不和谐的需要,这是我们认为在绘画的感性里不可少的。通过它们的神秘的俊美,它们比那些只从视觉和触觉来的美更富魅力。”⑤这种动力性的形以及它们的组合,比静力性的形所呈现的节奏快得多。我们在康定斯基的《即兴30(火炮)》以及夏加尔、籍里柯的许多作品中都能见到。这些作品中形的组合的动力性与快节奏,是现代人的那种紧张的、快节奏生活的抽象表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现代派家不仅在绘画上创造了动力性形的节奏关系,而且把它推广到雕塑中去,取得了更为明显的效果。
  
  二、意念关系
  现代派家所强调的意念关系,包括内在的深层次的意念关系与形而上的整体意念关系。
  1. 内在深层次意念关系
  克利的《叛乱的桥墩》,画的是一些像裤子一样的高架桥桥墩离开了本来的行列,开始进行叛乱游行。1937年德国希特勒政权策划了一个“堕落艺术展览会”,从德国各地美术馆没收克利的作品。克利遭此打击后,异常愤怒,画了这幅画以揭露现实的黑暗。画家只画了一些富有讽刺意味和幽默感的抽象的形,这些形之间的关系是意念关系,它比具体的描绘更加出奇制胜,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这种意念关系的描绘,我们在蒙德里安的《码头与大洋》、卡夫卡的小说《地洞》、斯特林堡的戏剧《上帝的女儿》中,同样能清楚地看出来。
  2. 形而上的整体性意念关系
  籍里柯的名画《预言者的报酬》,把事物从日常的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本来喧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志着19世纪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却与久远的古典物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整体性意念关系的生动描绘,表现的是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并暗示画家思念故乡之情。
  现代主义画家所运用的动力学方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这里我们只作了初步论述,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注释:
  ①(德)瓦尔特·赫斯编著:《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宗白华译,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3,第93—100页。/②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第69页。/③同①,第101—102页。/④同①,第113页。/⑤同①,第109—110页。

上一篇:论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