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思考(2)
2013-10-28 01:25
导读:在整个专业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设计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不仅缺乏具体研究或讲授传统因素的课程。并且每所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千篇一
在整个专业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不仅缺乏具体研究或讲授传统因素的课程。并且每所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这反映出本专业这些年在方向以及课程设置上的一些问题。
二、 体现理念的课程体系改革
1. 准确定位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
设计教育要都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内涵,强调对的继承、民间文化的挖掘。只有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条纯艺术方向的定律,同样也适合于设计艺术,从而得出一般性设计艺术类院校的目标定位标准。首先,立足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艺术设计的创新及创造能力。其次,根据主义及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与专业结构,同时对市场的发展还具有前瞻性,冷、热专业要相互调剂、合理配置。最后,结合地方经济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与特色教育,为本地经济服务。
2. 确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民族化
(1)课程观念的民族化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图腾也各不相同,象征意义也因不同的人的经历、文化、背景及时代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物质形态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设计出的作品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背景、人文思想观念、民族化特点、经济发展概况、人的思想演变过程等因素具有民族化观念。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通过表象,表现出以物质形态为基础的精神思想,才能对设计有一个全面深刻的把握,设计出符合当地民情、民风易于被人们接受的民俗作品。所以说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强调民族化观念,在基础课的设置上要增加一些、人文地、
宗教学等课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课程内容的民族化
艺术作品实际就是一种意象活动,一种情感形式、情感符号、情感的表象活动,借助一定的感性物质媒介,意象物态化而构成艺术作品。不管艺术以什么样的意象、形式、符号存在,它总是渗透或融解着内容——情欲观念。故此,我们在课程内容建设上都要融合进这些因素,强调人文思想,加强民族精神,从而陶冶和塑造出学生一种超越的人生境界,赋予学生一种超脱精神、一种民族意识、一种民族使命感,去民族文化。
(3)课程制度的民族化
在课程结构上,不但要注意每个学期课程之间的联系和难度由浅入深,要考虑到各个课程之间的连续性。整合课程体系,充实和改革设计基础课教学,把人文因素、民族精神、历史积淀等因素充分运用到基础课的三大构成中。
三、 结语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我们要确立现代意识,革新思想,转变观念,并根据本土经济的发展水平,大胆改革设计出符合本土经济,具有民族特点民族传统的艺术作品,为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做出贡献。为了能培养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人才,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上要追求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