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课程评价模式基本要素的改革研究(2)
2013-11-23 02:06
导读:按照素质的评价观,应做到既关注“结果、产出”,又关注“过程、效率”。“产出”,即关注最终培养出的学生的数量和水平;“结果”即关注课程教与
按照素质的评价观,应做到既关注“结果、产出”,又关注“过程、效率”。“产出”,即关注最终培养出的学生的数量和水平;“结果”即关注课程教与学的成果;“效率”,即为培养这些学生而付出的人、财、物资的数量;“过程”即关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教材、学生原有水平、师资投入数量、教学技术手段、
拨款、教学资料与设备等因素。但是,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产出”,忽视了“过程、效率”。由于现代学校美术课程新标准突破固有科目框框,教学内容涉及诸多学科,教学过程需要多种资源,教师需具备多种专业的知识,因此更需要由传统的只关注“产出评价”转变为关注“投入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反映美术教学水平,使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达到美术教育教学要求。
五、从集中的课程评价机制转向课程与教学的“三级”评价制度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制。课程体制的变革要求课程评价机制相应改变,而课程评价机制的改变要以课程体制的变革为前提。
地方政府部门,可依据国家制定的课程管理政策、课程标准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编写相应教材,并组织力量督导各级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计划并进行评价测验,以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落实。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标准的同时,应视当地、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自然与学校环境、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教学和测验,并开发和选用或编制学校校级课程教材。对于评价的果,学校要负责及时地转达给学生、家长及上级有关部门,保证评价结果准确地反馈给有关方面,为了解学生,改革美术教学,调整课程政策,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和解决在实施美术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六、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对现象的客观描述和事实判断,应该转向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的价值判断,并且更注重的是价值判断。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活动中必须考虑:依据什么样的价值来确定评价标准?某种教学活动或者产生的教学过程或结果不能具备积极的价值,即使局部来看是优秀的,或者与我们的某些传统价值观是一致的,也是不能肯定的。目前我国美术教学评价大致是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标准的:一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依据业已“格式化”的教学模式判断其质量好坏;二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则主要考察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定教学目标符合的程度,这时的评价标准就是预定的教学目标,其相关的价值取向问题则在评价活动的考虑以外。
参考文献: [1]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8
[2]郑林.教育评价问题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
[4]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5]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U7]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
[6]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王宏建、袁宝林. 美术概论. 出版社.19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