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美的课堂,实施美的教学艺术(2)
2013-11-29 01:45
导读:四、改变满堂灌式的教学程序 在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既能够发挥学生各自的长处,又能提高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与作用,能使美术课完
四、改变满堂灌式的教学程序 在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既能够发挥学生各自的长处,又能提高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与作用,能使美术课完成教学目标起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
在讲授《校园标识设计》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请几个同学来回答学校中还需要哪一些校园环境标识的设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以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再由四人中的一人在全班发言交流。教师提示,让学生感知:哪些地方需要环境标识设计?怎样来设计?最后大家来确定如何为我们学校的场所设计出环境标识。如:食堂、多功能厅、实验室等等。学生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如何来设计校园环境标识,讨论中学生们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并且都表达了自己对标识设计方案的理念与表达形式,分组集中讨论后,发表意见的学生到讲台上都说出了各组各同学不同的设计方案与表达形式(即图案)。有的说:“用男女不同的体型来设计男女洗手间”,有的说:“用五线谱音符来设计室”,有的说:“用一个在运动的人形表示体育活动室”。还有的人说:“用一台电脑,作电化教室标识”,“用一只手掌,一条腿打上边‘×’作草坪绿化带标识”,“用一本打开的书上放一支钢笔作阅览室标识”如此等等。总之学生们是用足了脑筋,选取最印象最直截了当的图案来作标识,这些标识理念新颖深邃,形象鲜明简洁,很有创意性和实用性。由于学生各自对事物的理解观点、设计意图的不同,结果得出了各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图案表达方式,但是这些设计思路都是有依据、有创意,不肤浅。学生的思维创造,爆出了灿烂的火花,使教师自己也大吃一惊。于是,教师都一一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这样,我让全体同学体验到了自己成为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成功和喜悦,这一堂课学生们都对自己的作为充满了深深的成就感,不用至疑,这确是一堂收获巨大又十分成功的美术课。
五、引入科学激励的评价体系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客观地分析现实,同时必须建立起新的评价体系。如果我们用:“画得太小了”、“画面太脏”、“画得不认真”等等,去挑剔学生作业,甚至于将学生作业撕掉,要他重画这样的简单粗暴方法来对待学生,只能使学生对
美术学习受到严重打击而越来越失去信心,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的评价显然是教师对评价目的还理解得不够,简单粗暴、专断的行事,对学生的也可能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十分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各种不同的甚至极其细微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使其放大和扩展,努力使其能得到正面引导与鼓励,形成进步动力,继而在这门功课上能得到发展。“你能动脑思考,但还须进一步考虑”,“你真棒,再想想、改改,肯定还要好”,“理解了,但得不太全面,要再深入一点就会更好”,“相信你再下些苦功一定能行的”等等。这样的评价,以鼓励为先导,话语也温和亲切,使学生能时时感到老师的亲切与温暖,老师对自己的关怀。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做作业,乐于改正作业中的缺憾与错误,同时能促使其进行自我反思,达到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这种评价,将使每一个学生都努力向“成功”进军,最后成为成功者,这样激励性的评价,不但能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能让学生知难而进,去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六、精心拓展美术第二课堂
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也觉得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因此,在美术课外活动中如何让学生
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课的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要让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美术知识讲座,美术、书法比赛,学生美术作品展、班级校报评比、个人手抄报比赛等各种活动,能促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智,借于丰富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学生们从此类活动中能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他们自身的价值体现,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和成功,从而使学习的兴趣渐增和形成良性的循环。
在地方课程21课《东明山森林公园》中,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了部分学生参观了园内及其周围的东明寺、沈括墓、张浚墓、赵鼎墓、瑶山祭坛、土垣遗址、九度关隘等等本地诸多闻名于世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景。通过游览和观赏东明山森林公园,学生不但拍下了许多美丽的风景照片,回来后又完成了一幅幅具有东明山森林公园特色的优秀作业,圆满地完成了预先的教育目标。
美术是美的教育,美时时刻刻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美、感受美、欣赏美、享受美。把美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相结合,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课的兴趣。
我们中学,树根、石头、稻草、泥巴、树叶等东西都十分常见,而且都是可以随时利用的美术,例如树根可以用来做根雕,树叶可以用来拼贴一些图案,芦苇花可以装饰帽子,稻草秆可以编成螳螂等小动物模型。在九年级《用泥造型》一课中,课前我让学生回家准备了泥塑的材料——泥巴,上课时同学都把材料带来了。当我表扬他们今天是准备得最好一次时,很多同学都笑呵呵地跟我说:“这些材料我家多的是!”在课堂中,在教师的下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想让自己做得最好,都十分投入和努力,最后也完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心于课前准备与设计,并且应该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一句话即是教师应在吃透教材与吃透学生的双边问题上做足做透文章;只有教师在上课前“胸有成竹”,上起课来才能是“势如破竹”;只有教师能居高临下,不断地操练娴熟,灵活、生动,且能攫住学生心灵的那种像磁石般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的心吸引住,那么学生对美术课的热爱以及学习积极性与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再也不用担心。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这几点,那么课堂上就能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而使他们升华成一定的美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直至获得极大的成功。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不断地激发、点拨、提高、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那么就一定能启动学生自觉学习美术的内在动力,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学生则就能在轻松、愉快、自觉的学习中和动脑、动手、亲自操作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最终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主义(情趣、审美观)素质的一代新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