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中、俄两国学生绘画作品看东、西方文化的差(2)

2013-12-02 02:02
导读:这类作品缺乏原创性和的印记 急功近利是目前中国当代的通病。相比之下,俄罗斯学生对绘画的态度更诚恳、执著和塌实些 修养更全面些,作品因此更具

  这类作品缺乏原创性和的印记 急功近利是目前中国当代的通病。相比之下,俄罗斯学生对绘画的态度更诚恳、执著和塌实些 修养更全面些,作品因此更具有绘画性。俄罗斯学生作品风格的民族化特征明显,虽然都在现实主义框架之下.但风格多变:有装饰性色彩的,有带表现性的,有传统 ”苏派 。面貌的.还有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诙谐的……无论那种形式,画面都具有很好的整体感和强烈的构成关系。画面对形体、空间、和色彩的处理都相当概括和具有多样性 并不以追求空间和色彩的真实为目的。俄罗斯学生很注意画面构图技巧的练习,在画写生或创作之前都会画很多的构图稿、色彩小稿。虽然作品的细节处理技巧远没有中生的精彩,但作品大的色彩关系和力度要比中国学生好得多,这与他们平时做大量的构图练习是分不开的。相比对作品观念和形式的追求.俄罗斯学生更愿意沉迷于对画面处理的乐趣之中。

  三,在作画情绪方面中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

  中国学生作画时很注重把握情绪,在感觉良好时会从局部到局部依次走下去.即使构图出现问题也不会理睬,但是一旦情绪变化或中断就会影响作画的热情和作品的质量,作品的整体效果与情绪表达的完美结合通常是很难达到的。中国学生在整体与情绪表现的选择中往往倾向于后者 ,因此在作画过程中不大喜欢因为调整整体效果而破坏细节的一气呵成,也不会有像罗丹那样为了不影响整体效果而砍去巴尔扎克雕像手臂的那种魄力。这种习惯是与中国的写意传统分不开的  意在笔先 而所有的气韵、形象、笔墨、布局都在情绪的宣泄中逐一展现,忌讳情绪的中断,其中突出的是 “自然”二字。相比之下,俄罗斯学生则要理性得多 从构图、打形、铺色调、深入、调整到结束按部就班。他们的画面效果更多是依靠对绘画的理性理解和分析得到的.所有局部都不孤立.它们的刻画必须服从整体需要,每一个形状、每一个色阶都要仔细推敲。在很多时候,作为画面主体的形象在画面中也许仅仅是一个形状和一块色阶,甚至不惜牺牲掉它的立体感表现。俄罗斯学生的画面完整统一局部的塑造和表现都要严格控制在整体需求之下,所以在情绪表达方面无论高兴与否都不会对画面造成很大影响。虽然他们的作品显得缺乏激情、局部刻画较为呆板和不充分,但整体效果确实良好。

  还有一现象是有趣的,那就是在博物馆里观摩大师名作时中、俄学生有非常不同的习惯.从中也可以反映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看待整体与局部关系的不同:俄国学生看画喜远观,少有贴得很近看的。大体从整体气氛、情节.到构图,到色调,最后到形象刻画、到技法分析等逐一分析;中国学生看画喜欢一开始就贴得很近,主要是看技法看。目光喜欢沿着局部与局部之间的表现关系而游走 ,很少有整体去分析画作的。

  中国学生观摩作品忽视画面的题材气氛,而关注材料技法是有原因的:这里面有由于的隔阂缘故。如有些宗教或题材的绘画,我们很难了解画作所表现的情节,所以很少去关注:也有由于国内博物馆制度不健全难以看到名画原作的缘故。对于从小就很少见原作、特别是学画的学生,自然会对名作的技法材料看得更仔细些。这些原因对中国学生的看画习惯有影响.但不是最关键的,因为即使是在观摩简单的肖像作品时,中国学生也是喜欢局部观察的。前面我们提到传统中国写意的影响,中国画讲究物我两忘.作画时笔法、墨法、气韵、意境都在一笔一划中展现,而作者完全是以一种精神状态游走于其中,此时,物质形态的作者是不存在的.更不会象西画作者那样时刻以主宰者姿态出现。因此中国学生在观摩作品时很容易沉浸在那些笔法准确流畅、生动而富于变化的细节之中。类似于在中国园林里散步,一步~景地细细品味.而园林的整体效果是很少被注意的。中国学生作画也是这个习惯.喜欢沉浸在局部细节色彩的微妙变化、笔法的准确和生动等方面。

  四  中俄学生作品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对色彩的不同认知能力方面

  西方的色彩理论传入 中国是比较晚的,然而这个时期正是西方现代色彩理论发生和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它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1 9世纪在科学中发现.并发展了科学的色彩理论 在印象派时期抛弃了固有色的观念 ,在外光实践中观察和捕捉色彩.培养了敏锐的色感;在后印象派中色彩运用突破自然规律的禁锢,宣泄了感情 最后在表现和抽象中散发出了它的精神性。应该说中国接受西画的历程也正好经历了西方现代主义发展的整个阶段,然而数十年过后,在中国的学院中仅存下的只是单一的写实的科学色彩理论。这种理论除了可以照本宣科、教授科学的观察方法外 很少提倡去感觉色彩。因而在中国色彩的学习和研究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步。相比之下,俄罗斯的色彩更全面,学生感受色彩的能力要强很多。面对俄罗斯学生可以如此轻松大胆地表现各种色调,常让我们感叹中俄学生之间的差别竟是如此之大。

  东、西文化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感知方式 ,我们从中俄两国学生作品体现出来的巨大差异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这一点。对比中可以让我们从更深层面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优势,扬长补短对于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何去何从将是十分有益的。

   [2] 

上一篇:精神与现实的差距——谈那危与他的绘画作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