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一 品牌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更多智能型人才。现代服装企业载体特征是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源资本依赖型企业再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越往后,对技术知识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产品和工艺中的智能成分就越高。之所以是智能而不是技能,是因为在工业化后期,产品要迎合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满足,需要更富于个性化的创新意识,要通过精彩的创意、设计和精心的策划、包装才能实现。而技能是靠规范、重复的设备或仪器操作来生产模式化的产品,用来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所对应的只能是工业化中前期阶段的产品,因此随着品牌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智能型人才。这一点在目前的国际竞争中也得到了验证,即一方面我国的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而另一方面我国的产品档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没有个性,没有思想,产品的附加值低,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等表现也越来越突出,其矛盾的根源也正是产品的智能成分不高所造成的。
第二 现代服装文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智能型人才。现代服装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载体,服装在社会上的表现都是以社会文化和个体文化为背景的,作为服务主体的人就必然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而智能运作的服装产品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享受型、发展型的需求而设计的,是更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展,人的需求就会越发展和提升,就越需要以现代服装业为主的时尚业发展,那么智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就会越有发展。因此说服装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智能型人才。
2、智能培养是实现基础课教学服务于专业课教学的必然途径。
第一、 区别于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是实现转化的前提。长期以来,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与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是为了画而画,在美术基础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脱离了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没有培养学生通过训练达到一定专业课所要求的效果。只有通过教师在素描等基础课上的引导,而改变学生的训练意识,才能达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
第二、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是智能培养的基础。事实证明,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的设计水平的强弱。文化课的学习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并可以增强人对事物的情感体会。更可以将文化课的学习融入在专业课的教学当中。
三、智能培养的可操作性及思路分析
从知识、能力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来考虑。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和依据,行为是能力实现的目的和归宿。在知识理论指导下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行为,而正确行为实现的关键是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因此能力是知识向行为转化的桥梁。高职的智能教育也是依据其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相应行为改变的目的,那么如何落实智能的培养就是问题的关键。
无庸置疑,智能通过培养可以提高。智能可以通过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而提高,关键是要为智能提高找到合于规律的培养手段与载体。服装行业当中任何一种智能工作或岗位都有其内在的要求和相应独特的规定性,依据其各自的要求和规定性会形成相应的模式化的工作规则和操作程序。这种内在的独特的规定性实质上是专业知识的规定性,这种模式化的操作规则和程序实质上是实现这个要求和规定性目的的技术载体或手段。智能的本质正是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按照行业规范或特定程序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即在行业的规定性中综合地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智能培养的根据。因此正是服装岗位特定的技术规范或操作程序为智能培养提供了具体的可以操作的现实载体。
因此,以服装行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方向;以服装专业知识为基础和来源,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依据;以服装工作岗位的特定规则或操作程序为技术手段,为智能培养提供了可操作的现实载体;以各种实训经历加以不断的刺激强化,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的方式方法;以促成最终的行为改变,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的目的和归宿。这就为智能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
由此可见智能培养确是服装设计专业在高职教育中值得重视的一个课题,相信通过共同的摸索和努力,智能培养一定会为服装设计专业的高职教育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