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提要] 中国人是人类分化后的一个极具领导性的(2)

2013-05-03 01:07
导读:二 综上所述,民族是一个动态的群体,其血统源流绝非单一不变。就汉族而言,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构成主体极为多元,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多个民族

  二

    综上所述,民族是一个动态的群体,其血统源流绝非单一不变。就汉族而言,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构成主体极为多元,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多个民族的总称。中国、中国人的意义内涵在不断地演变,受到不同时代的不同群体的一致认同,都给自己贴上这些概念的标签。实际上,当代中国各族,甚至于各地的汉族,其形貌特征、风俗方言等的差异性并不比欧洲各国的区别小,以不确切的譬喻来说,中国是统一的欧洲,而欧洲是分裂的中国。

    如果要给出中国得以统一的原因,我们可以罗列很多,但最不能忽视的,是以汉字为标志和主要载体的汉(华夏)文化,她的长期先进使其在民族融合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边缘民族在汉化后融入中国,如鲜卑、满洲;有的在汉文化的孕育下创立子文明,但结果也融入中国,如契丹、西夏;有的原是中国的一部分,后来又分离出去的子文明,如越南、朝韩;有的是建立子文明却独立至今,如日本;还有的则正在汉化与西化之中,如新疆、东南亚等地。早期的华夏族和四“夷”融合成汉族,乱华的五“胡”又和汉族融合成新汉族(“唐族”),而今天的汉族又进一步与国内外诸多种族相融合,也许将演变成新的中华民族。

    假定中国统一了日本,抑或是日本征服了中国,和族都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既然要为倭寇的侵华失败而毋忘南京大屠杀的三十万冤魂,就不能由于“鞑子”的殖民成功反而淡忘扬州十日那八十万人民的惨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忘记它就意味着背叛,时代变了,形势变了,但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没有改变。在国际竞争中,民族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与归宿,那股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也就绝不能改变。

    屈原投江不是为了分裂祖国,苏武牧羊也不是出于地方主义,不能将岳飞抗金看成是挑起内战,不能把夏完淳的舍生就义说成是破坏团结。否则,汪精卫就成了促进统一的民族大英雄了。我们若以现代的民族范畴去歪曲古人,那后人也同样会把我们的爱国救国批判为叛国卖国。纵使“中国人”的指称范围一直在扩大,纵然这种扩大还可能继续,我们也绝不能丢掉为自己所处时代的民族大义而奋斗的精神。世界的确在走向大同,人类最终会融为一体,但那还远不是现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全球化正在演绎着新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如果我们片面地追求全球化,只会助长全球化的恶性发展,并使我们身受其害。故此,我们不但不能放弃民族主义,反而要在力争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增强民族意识,维护祖国利益,为全球化的良性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对于民族的冲突和融合,我们还得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去看。实事求是地说,五“胡”乱华、蒙满南下确是另一个主权国家在征服当时意义上的中国。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中国已由华夏族-汉族之国的概念伸展到了汉“胡”一家,是更广阔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民族之间的冲突,给双方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整体的发展。我们也可以义愤填膺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历史已经造成了这样的结局,原曾势不两立的宿敌成了水乳交融的同胞,我们应以务实的精神,铭记历史,以此为鉴,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维护今日中国的安定与统一,转变思路,开拓未来。

    因袭春秋战国与魏晋南北朝,中国近现代又进入了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时期,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中国人必将实现新的巨变。各族人民杂居、通婚,语言文化趋于一致,原有的民族割据格局正在被打破。如满族与汉族之间我们就难以分辩出有哪些不同,东北自清末以来的移民开发浪潮,已使之成为省而不是自治区;蒙古高原上曾兴起过无数流星般马背上的强权,然现在也前所未有地与内地、国际靠扰;相对保留传统特色的新疆、西藏等地也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汉唐都护虽早已是湮没的辉煌,西元八世纪阿拉伯扩张势力将其回教化,泛突厥、泛伊斯兰思潮总阴魂不散,藏族占西藏总人口的大多数,与内地路遥地险,重山阻隔,文化传统绵连至今,但元、清的大一统却使我们生活到了同一个屋檐下。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进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必将加强,中国也务必尽快地促使全民抱成一团,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三

    纵观五千年,中国人具有极为艰韧的生命力,她不断地吸收外来血液以丰富自身,是不同民族融成一体的成功典范。而中国、中国文明的发展也如是地同步进行,三位一体,连绵扩展,其模式势必对新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产生现实的借鉴意义。

    总结融合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最普遍也最浅薄的是军事上的征服,它以占有他方的领土、人民与资源为目的,靠高压强权和愚民政策来维持统治;更高一筹的是殖民扩张,即迁徙本国民众定居到被征服地,以在人数、权势上居压倒性优势,从而巩固这一版图。

    这两者之间,武力征服是基础,很少有哪个国家和民族会自愿地被外界所统一,同一民族在分裂中谋求统一,双方所想的往往都是自身的利益,故此通常是由更强者去兼并弱者,而通过伐谋伐交以屈人之国,同样也是一种征服。

    但仅此两点,远为不足。被征服者在被奴役、被边缘化下,除了十分堕落的病夫民族外,均会极度地仇视征服者。两者的矛盾到了尖锐、激化的地步,征服者的统治就有动摇的危险。奴隶们不合作、闹反抗,生产劳动就没有积极性,社会秩序也会不得安宁,潜伏着种种的隐患危机,恶性的则演变为一个包附,使征服者得不偿失。

    其实这也就是西方称霸世界的模式,欧美的传统历来就是以分化为主流,不断地生发出新的个体,通常奉行单边主义。其他的种族总是因其血统的差异性而被排斥在外,难以水乳交融。于是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在传播现代文明、推动世界进步的同时,也不断地激化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矛盾,公正合理的全球化因此而遥遥无期。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民族融合终极模式就显露出了其极大的优越性:民族是以文化的认同感来凝聚的,任何血统的人均能通过吸收文明而成为群体中平等的一员,多个血缘甚远的种族都能够融为一体。而中国文化,正是海纳百川、兼容常新,在漫长的数千年里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近代的落后,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随着对优秀传统与海外文化态度的渐趋理性、开放,必将整合演绎出新的普世文明。

上一篇:论文 关键词:公民文化 市场经济 公民社会 公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