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文化支撑及文化缺失分析化毕业论(2)
2013-06-09 01:00
导读:知识 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始终是其最基本功能,旨在实现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完善发展。然而,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技
知识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始终是其最基本功能,旨在实现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完善发展。然而,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指归,所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就应该服务和服从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而不应该脱离高职教育的价值目标和取向。然而,现实中高职校园文化并没有很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功能价值,长期游离于高职教育核心价值的边缘,没有形成与高职教育实际相适应、相匹配的文化特色。继承文化传统固然重要,但是忽视高职教育的实际要求,不注重高职教育与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的差异性分析,就会使得高职校园文化失去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深受大学文化的制约影响,与大学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大,特色不明显、个性不鲜明。多数高职院校认为只有保持与大学文化相一致、相统一是实现高职校园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高职校园文化转化为现实作用力的核心条件,而高职教育实际和要求则往往被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都置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框架内加以进行。加之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文化的一些特点和建设要求又非常适合于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实际,更使得多数人将高职校园文化直接等同于大学文化,不论在理念、认识层面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都难以突破大学文化的制约,这种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校园文化的
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尽管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其辐射力和影响力缺乏持久性,难以有效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要求,集中表现为当高职院校发展规模和实力得到迅速提升时,学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却得不到快速转变,迫使高职院校不得不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以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为此付出了较高的成本投入,这种方式非但收不到很好的教育绩效,反而会无益于高职校园文化的培育发展。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此背景下,有学者就指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在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大学文化进行合理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性和继承性对于高职校园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形态的文化之间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重视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的有机统一,只注重文化传统而忽视文化背景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某种情况下有利于节约成本投入,但不利于形成与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发展实际需要相适应的高职校园文化结构和功能,不利于实现高职校园文化的长期发展和演化。可见,高职校园文化是基于大学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等形成的特殊文化形态,不论在内容、层次、特征和性质上,还是在形成机理和运作机制上都具有特殊性。所以,在进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时,既需要充分汲取大学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的合理成分,也需要对已有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基因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对于基因结构中的缺陷和不足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造和补充,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高职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卫,唐树岚,管晓岩.基于制度的战略观:战略理论的新发展[J].科研管理,2008,(2):15.
[2]陈于仲,李正华,钟黎川.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理论与改革,2007,(6):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