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学经典的构成和重铸网(3)

2013-08-28 01:24
导读:、不同等级序列的之界限的策略将有助于经典的重铸。 走向一种"修正式"的经典重构 尽管修正主义是当今后现代主义衰落之后西方学术理论界的又一股具
、不同等级序列的之界限的策略将有助于经典的重铸。


 走向一种"修正式"的经典重构

       尽管修正主义是当今后现代主义衰落之后西方学术理论界的又一股具有冲击力的理论思潮,(9)但这种思潮对我们今天重新认识文学经典的价值以及隐于经典构成之背后的权力运作关系仍不失一定的启迪意义。修正主义顾名思义,本身并不求什么理论上的建树,而是要致力于对既有的理论进行某种修正和改造,使之以一种新的面目出现。修正主义在很大的程度上继承了对文化现代性和文学现代主义的批判,并且将后现代主义的怀疑精神和的"去经典化"(decanonization)尝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改良特征的临时性批评策略。因此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修正主义仅仅是我们的一种批评策略,而非一种本身可以自满自足的理论。在当今的文学理论批评界,人们一般将当下流行的文学修正主义思潮追溯至解构理论家德里达以及其在美国的盟友和论敌布鲁姆。(10)这自然是比较准确的。因为解构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拆散既存的结构,它在拆解旧的结构的同时实际上已经建构了自己的体系,对此我们切不可视而不见。对德里达在整个20世纪人文科学乃至思想史上的地位我们已无可置疑,而对布鲁姆的修正式批评之价值和影响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毫无疑问,在学者中,布鲁姆的才学是令人望其项背的,因而他的"对抗性"批评(antithetical  criticism)风格招来的非议也是在所难免的。布鲁姆一生著述甚丰,其高产程度在整个西方人文科学史上都是罕见的。他迄今已出版了专著25部,而由他编校并撰写序言的文学作品和其它书籍则多达500多部。这使得他在当今的西方批评界文化研究占据主导地位、文学研究日益萎缩的不利情势下仍有着相当的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毋庸置疑,布鲁姆有着广博的学识和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造诣,对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也作出了别人无法替代的贡献。纵观他的大部分著述,我们不难作出这样的,布鲁姆对当代文学批评所作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他早先的对抗式批评起到了对陈腐的、缺乏想象力的学院批评的反拨作用,从而使得当代批评仍不失鲜活的文学性和取向;(2)他的加盟"耶鲁学派"使得这一变了形的美国式解构批评更接近新批评的形式主义,从而仍贴近文学文本的阅读和分析;(3)他的"误读"理论则标志着当代批评理论的修正主义倾向,而这一倾向越到当前越是显示出富有理论性的启迪;(4)他对文学经典的构成和重构对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学者研究经典构成问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5)近几年来,他致力于类似后现代主义式的启蒙工作,通过使文学经典走向普通大众来实现提高读者大众文学修养之目的。而在上述这五个方面,直接对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有着积极影响的则是他的修正式批评策略。因此,在当今的西方批评界,"哈罗德·布鲁姆仍然是最卓越的文学修正主义理论家。他肯定地认为文学史本来就是如此。他发明了一个刺激性的术语--’误读’,并认为误读是诗人摆脱前人创作的必要的、开拓性的偏离"。(11)这就相当权威性地肯定了布鲁姆之于当下的文学批评的重要意义。
       我们说,布鲁姆的批评理论是一种修正式的理论,是因为他的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的误读和修正之基础上的。"误读"(misreading)这个概念不同于"误解"(misunderstanding):          后者往往是由于知识的浅薄而造成的被动的错误,前者则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其目的在于摆脱前人影响的巨大阴影,通过对既定解释的有意误读而达到某种创新的境地。诚然,前人的创造是特定的时代的产物,有着丰厚的积淀,因而令后来者难以超越,因此后来者要想达到绝对的创新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达到某种程度的"修正式"创新还是可能的。应该承认,布鲁姆在这方面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者。早在他的批评生涯之开始,他就大胆探索,勇于尝试着将比喻的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犹太教的神秘主义结合起来。他特别对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人的浪漫主义"危机诗歌"(Crisis  Poems)感兴趣,  因为他认为这些诗人的实践与他所持的"误读"理论较为符合。他认为上述每一位强者诗人都力图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去误读自己的前辈大师,因而他们的每一首诗似乎都经过了"修正"的各个阶段,而每一阶段都可显示出这种修正的程度。针对所谓的"误读"与创新之关系,他争辩道,自从密尔顿创作了《失乐园》等不朽的诗篇以来,诗人们仿佛都经受着一种"迟到"(belated-  ness)意识的折磨:由于自己在诗歌史上姗姗来迟而害怕前辈诗歌大师们早已把"灵感"使用得差不多了。为了适应这种迟到的,诗人们必须与自己的前辈大师进行殊死的搏斗,以便进入心灵世界,努力发掘,创造出一个富于想象力的独特空间。他的这些感悟和洞见尤其体现在他早期的代表性著作《影响的焦虑》中。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在《影响的焦虑》中,布鲁姆通过厚今薄古的"修正"策略,发展了一种"对抗式"的批评,这实际上是长久以来一直引发争论的"古今之争"的继续。一般人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科学领域,越是现代的东西就越是先进,而在人文学科领域则不然,越是古典的才越有价值,因为当代的新东西尚未经过历史的考验,其价值并未为人们所认识。这种观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人文科学价值的评估。而布鲁姆的修正式批评却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批评模式的特征体现在他创造性地将弗洛伊德的"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说运用于文学批评中。也即前辈诗人犹如一个巨大的父亲般的传统,这一传统无时无刻不给后人带来无法超越的巨大阴影,使后来者始终有一种"迟到"的感觉,因为当代人的每一个创造性活动似乎都已经被前人做过了,因而为了超越这种传统的阴影,当代的强者诗人唯一可采取的策略就是对前人的成果进行某种"修正"或创造性"误读"。          在这种修正和误读之过程中达到消除前人影响(轼父)的目的。当然,这种创造性误读是建立在对前辈有着充分理解之基础上的,因而其结果便导致某种程度的创新。他还别出心裁地提出了六种"修正比":(1)  "克里纳门"  (clinamen),即真正的诗的误读或有意的误读;(2)  "苔瑟拉"(tessera),  即"续完和对偶";(3)  "克诺西斯"  (kenosis),  即一种旨在打碎与前驱的连续的运动;(4)  "魔鬼化"(daemonization),  即朝向个人化了的"逆崇高"的运动;(5)  "阿斯克西斯"(askesis),即一种旨在达到孤独状态的自我净化运动;(6)  "阿·波弗里达斯"(apophrades),  或"死者的回归"。(12)这六种"修正比"的提出为他后来的系统性反传统"修正式"批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坚持文学批评的个人色彩和个性特征是布鲁姆修正式批评的一个主旨,这一点始终贯穿于他的批评生涯。但是另一方面,在尼采的权力意志和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说的影响和启迪下,"布鲁姆通过将诗的想象和阐释力量非个人化",从而可以说最终"建构了一种批评的媒介,通过这种媒介,想象可以与最原始的独创性冲动相一致,也即达到一种把握真实的意志。"(13)
       尽管布鲁姆对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有着一种天然的敌对情绪,但他的修正主义理论之于当代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意义仍体现在,他对文学经典的构成和重构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去经典化"的尝试与文化研究者的实践实际上仍有着不少共通之处。我们今天在对经典进行重新建构时,完全可以接过布鲁姆的"修正主义"大棒,打破经典构成过程中的西方中心主义观念,把研究的视角指向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东方文学,从而在一个跨越文化界限、跨越文学等级的广阔语境下实现经典重构的目标。在这方面,修正主义思潮或修正式批评策略至少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注:
       (1)Hans  Robert
上一篇:文学经典的构成和重铸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