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相反,《毛诗》虽然晚出一些,但它讲究训诂和名物制度,感比较强,工夫比较扎实,所以在界流传了不少。到了东汉,当时的经学大师郑玄以《毛诗》为主,汲取和融合齐、鲁、韩三家诗的精当之处,为《毛诗》作了进一步的注(世称《毛诗郑笺》),《毛诗》于是就逐渐盛行起来,并慢慢压倒了齐、鲁、韩三家,故《隋书》称隋代“唯《毛诗郑笺》至今独立”。到了唐代,当时的经学大师孔颖达奉唐太宗之命作《毛诗正义》,与另外的《周易正义》、《尚书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统称《五经正义》,被列为钦定的官方讲经教材,于是《毛诗》就更为广泛流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其实就是《毛诗》这一派的本子。汉初大毛公毛亨所作的《诂训传》(世称《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所作的《毛诗笺》,唐代孔颖达所作的《毛诗正义》,现在都流传于世。——《毛诗》是不是毛公所传,《毛诗故训传》究竟是大毛公毛亨还是小毛公毛苌所作,历史上也有争议,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说:“《诗》有四家,毛氏独传,唐以前无异论,宋以後则众说争矣。”
清代被刊入《十三经注疏》的《毛诗正义》,是孔颖达在毛亨《毛诗故训传》、郑玄《毛诗笺》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注疏,它保留了毛传、郑笺的原有内容,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发挥,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毛诗正义》开篇说“汉毛享传、郑元[玄]笺、唐孔颖达疏”。孔颖达《毛诗正义》是古代注释《诗经》的最权威著作,也是现今研究《诗经》的最重要参考书。历代注释或研究《诗经》的著作极多,仅《四库全书》收录的就有62种。除《毛诗故训传》、《毛诗笺》、《毛诗正义》这三种极重要外,注解《诗经》的重要著作还有宋代朱熹的《诗集传》和清代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等。
《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诗经》不仅含有大量的古代文献与历史信息,而且《诗经》它那优美的文辞、淳厚的情感,也依然滋润、涵养着我们华夏的文化与人文精神。《礼记·经解》说:“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培养知书达礼的博雅君子,熏陶日常生活的风雅情意,增进我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体认,绵延对华夏悠久文明的传承、光大,是我们人文的基本宗旨和目标,故《诗经》不可不读。
《风》一百六十篇,《雅》一百零五篇,《颂》四十篇,《风》、《雅》、《颂》的二级目录如下表,记忆口诀是:⑴ 周召邶鄘,卫王郑风;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百六诗篇,悠悠国风。⑵ 鹿鸣嘉鱼,鸿雁南山;谷风甫田,鱼藻小雅;文王生民,荡之什啊;百零五篇,三一大雅。⑶ 周颂鲁颂,还有商颂;人神共颂,四十大颂!
周召邶鄘,卫王郑风;(周南、召shào南、邶bèi风、鄘yōng风、卫风、王风、郑风)
齐魏唐秦,陈桧曹豳;(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guì风、曹风、豳bīn风)
百六诗篇,悠悠国风。(一百六十篇诗啊,悠悠曼曼是国风)
鹿鸣嘉鱼,鸿雁南山;(鹿鸣之什、南有嘉鱼之什、鸿雁之什、节南山之什)
谷风甫田,鱼藻小雅;(谷风之什、甫田之什、鱼藻之什——这些是小雅啊)
文王生民,荡之什啊;(文王之什、生民之什、荡之什)
百零五篇,三一大雅。(一百零五篇雅,三十一篇大雅)
周颂鲁颂,还有商颂;(周颂、鲁颂、商颂)
人神共颂,四十大颂。(颂人颂神,四十颂)
第1课《毛诗序》【原文】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1],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2],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3]。“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4]。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译文】《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注释】
[1] 风:这里指《国风》,《诗经》里的《国风》是指各地的民歌民谣。
[2] 风:这里的“风”即现在的“讽”,动词,是委婉地劝告的意思。“风”有两种用法,读音也不一样,注意区分作为名词的“风”与作为动词的“风”的区别,凡是诵本教材上“风”旁注“讽”字的,即读作“fěng”,劝告的意思。
[3] 乡人:乡间百姓,与“邦国”相对。邦国的本义是指都城,大者为邦,小者为国,后指都城所统领的封地和疆域等。
[4] 志:心意,情感。 之:到达,所致。
【点评】《毛诗故训传》在《诗经》每篇的原文前都有一些序言性质的文字,世称“诗序”。而《关雎》原文前的这篇序言属篇幅最长,历史上称《关雎》前的序为“诗大序”,其他为“诗小序”。《关雎》前的“诗大序”看起来也是一篇总序,所以历史上又称《毛诗序》。这篇序的第一段,主要强调人的情感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强调喜怒哀乐必然通过“言→嗟叹→咏歌→”等感情逐渐浓烈的行为表现出来,此正应了《尚书·舜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和《礼记·乐记》“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三者本乎人心”的基本道理。
第2课【原文】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1]。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2],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译文】情感通过宫商之声表达出来,声声相应而成韵律或文采就是音。治世之音安静而愉悦,它所反映的也平和;乱世之音怨恨而愤怒,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乖戾(lì);亡国之音哀婉而忧思,它所反映的民风民俗也困苦。所以要端正得失、惊动天地、感动鬼神,诗歌是最贴近不过得了。先王就是用它来治理夫妇、成就孝敬、敦厚人伦、纯美人文教化以及移风易俗的。
【注释】
[1] “声”、“音”两字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声”是指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音”是指丝、竹、金、石、匏、土、革、木八种乐器的奏音。《说文解字》说“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意即内心的情感通过外在的诗歌、等调节和表达出来。
[2] 经:经纬、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