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挤压中的艰难发展网(4)
2013-09-27 01:04
导读:的敌人的攻击。我的敌人是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碍的进化和人性的发展的人为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努力,它们都是我的最大的敌人。”这是对
的敌人的攻击。我的敌人是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碍的进化和人性的发展的人为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努力,它们都是我的最大的敌人。”这是对五四知识分子话语的一种多么坚定而执着的坚守!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之后,巴金在80年代出版的《随想寻》中再次表现了这种精神。由此可见,五四知识分子启蒙话语在巴金那里是多么根深蒂固。象他这样的作家当然不是他自己。曹禺《雷雨》、《日出》以主义和人道主义以及女性解放意识所显示的五四精神特色更是显而易见的。
与运动所显示的面貌不同,创作显示的是知识分子话语并没有失落。更重要的是,这一现象告诉我们,知识分子自己的话语对于文学的成功是多么重要,无论走向民间去代大众说话,还是走向庙堂去代权力立言,都不如说自己的话更容易获得上的成功。
注释:
(1 )郭沫若《革命与文学》,《创造月刊》1926年4 月。
(2 )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创造月刊》1928年2 月。
(3 )鲁迅《路》,《语丝》1928年4 月。
(4 )杜荃(即郭沫若)《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创造月刊》192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