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宗关于文化形态、社会形态和历史分期的看(2)
2013-10-24 01:09
导读:一般讲来南迁的人多是中比较优秀的份子。2000年来南方的地位一代比一代重要,一代比一代繁殖,最后都远超中原之上。在别的民族已到老死的时期,中
一般讲来南迁的人多是中比较优秀的份子。2000年来南方的地位一代比一代重要,一代比一代繁殖,最后都远超中原之上。在别的民族已到老死的时期,中国反倒开拓出这样伟大的新天地,这在人类上是无可比拟的例外。
在精神文化方面,第二周中国的宗教、和文艺等有真正的演变,也可与第一周的中国和其他文化周期一样分为五个时代:(1)、宗教时代,包括南北朝、隋、唐、五代,由公元383至960年,是一个大的过渡、综合与创造的时代,最后建立胡汉混成合作的隋唐二元大帝国和灿烂隋唐的文化,佛教大盛并与中国旧有文化打成一片。出现调合一切、包含一切的天台宗和中国式佛教的最早创作《大乘起信论》,完全宗教化的净土宗泛滥于整个,尤其是平民的社会。(2)、哲学时代,包括宋代,960--1279年,是一个整理清算的时代。上王安石变法失败;北宋分天下为十五路,北方五路,南方十路,北方已较南方落后。但思想上宋代诸子和陆象山最后调和了中国式的佛教、原有的道教与正统的儒教,产生了一种混合物,可称新儒教。(3)、哲学派别化与开始退步时代,包括元、明,1279--1528年。元代为外族.统治,明代政治腐败达到尽头,唯一光明为闽粤的向外发展。在思想上宋代发展为程朱派和陆王派,王阳明是最后有贡献的理学家,也是明代唯一的伟人和全才。(4)、哲学消灭与学术化时代,包括晚明盛清,1528—1839年,是政治文化完全凝结的时代,没有天才,没有创造。只有在云、贵推行改土归流的汉化运动是唯一影响远大的事。王阳明后理学不再有发展,盛清智力集中于训诂考据,但不算是一种创造运动。(5)、文化破裂时代,包括鸦片战争以下,西方侵入中国,思想学术并衰,西洋文化东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总崩溃时代,中国文化的第二周已趋于结束。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芦沟桥的炮声将雷海宗从宁静的清华园的睡梦中震醒,抗日战争的烽火激起了他的满腔爱国热情。他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文化的第三周说,认为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恰如淝水之战,但比淝水之战更严重、更伟大,“日本的猛烈进攻使得我们不得不把八字正步改为百码赛跑。第二周的结束与第三周的开幕,全都在此一战”①。中华民族经受了这场战争的悲壮惨绝的磨炼和彻底澄清的洗礼,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将使第三周文化的伟业得以实现。雷海宗慷慨激昂地写道:“今日是中国文化第二周与第三周的中间时代……生逢二千年来所未有的乱世,身经四千年来所仅见的外患,担起拨乱反正,抗敌复国,变旧创新的重任——那是何等难得的机会!何等伟大的权利!何等光荣的使命!”②
总括上述,雷海宗的历史观与施宾格勒、汤因比等的理论观点一样,在本质上属于历史唯心主义,具有历史循环论和宿命论的色彩。但他的热爱祖国,坚决抗战,反对日寇的精神是应该肯定的。
二
1949年,全国解放。虽然国民党当局一再动员雷海宗“南飞”,并为他提供了机票,但雷海宗毅然决定留在北京清华园,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在党的关怀下,他参加了土地改革和思想改造等运动,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发生转变,从思想感情上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内容和真正意义。他认真地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感到“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我好似恢复了青年时期的热情”,并批判了过去接受的施宾格勒的历史哲学理论。
雷海宗开始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按照五种生产方式的体系来讲授历史,研究历史。当然,在结合到具体历史时,特另Q是对于奴隶制度和奴隶社会问题,他本人是有自己的一定看法的,而且也在变化发展之中。这里根据他在南开大学历史系讲授的世界古代史课程,并编写的《世界上古史交流讲义》一书,介绍他到1955年时对奴隶社会历史的见解。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雷海宗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按其生产方式的不同,亦即社会性质的不同来划分其各个历史阶段,则有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即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所以,
世界史的分期必须参照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严格地按照年代划分成下列五个时期:(1)、氏族社会,公元前3000年前,是人对自然进行斗争和阶级出现之前的氏族社会时期。(2)、上古,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5、6世纪间,此时世界上几个发展较快的地区都进入奴隶社会,阶级斗争主要是奴隶主与奴隶的斗争,但各地之转入封建社会时间早晚有所不同,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为最早。(3)、中古,公元5、6世纪间至17世纪,世界各重要地区都进入封建社会。(4)、近代,公元1640至1918年,其特征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与支配。(5)、现代,自1917年十月革命至现在,是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时期,总的趋势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发展并将取得最后胜利,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区统治的削弱与走向最后灭亡。
总的分析奴隶社会的整个历史,可以看到奴隶社会的三种不同地区与奴隶制度的两种不同类型。三种地区即以畜牧或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草原沙漠地区;以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土地辽阔和肥沃的大陆地区,中国、埃及、印度都属此类,以及可耕地有限、商业自始即占一定重要地位的临海或近海地区,例如两河流域、希腊、罗马以及整个地中海世界。其中两河流域地位含混,所包括各区多有不同。有的是纯农业区,有的是纯商业城,有的则农商兼有。两种类型的奴隶制度,即家长或家庭奴隶制和生产奴隶制。家庭奴隶主要在家内服役:生产劳动不占重要地位。在阶级社会初期,家庭奴隶制是奴隶制度的一般类型,当时世界各地的奴隶都以家庭奴隶为主,数量不多,大部分在少数长老家中服役。所谓生产奴隶,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家庭服役只占附属地位,这是个别地区奴隶制度的发展形式。奴役现象是一个内在的发展,只有在本族人被奴役之后,外族的人,特别是战俘才开始被役为奴。本族奴隶始终不可能太多,世界史上没有一个本族人多数为奴的例证。只有在有条件大量奴役外人的情况下,奴隶制度才可能有极度发展。战俘日多而奴隶大增,用于农业生产的情况,除罗马历史中很短的一段外,并无他例。奴隶制度的高度发展,在世界史上并非当然的现象,倒不如说是间或有之的短期现象。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具体说来,两种类型的奴隶制度在三种地区中的发展是相当错综复杂的。
首先,在游牧地区,奴隶制度根本不会有什么发展。自由身分的小牧民和不完全自由的贫民(雇牧或部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有少量奴隶,一般在酋长、长老家庭服役,极少数从事劳动,但不重要,在地广人稀条件下,逃亡甚易。这里的奴隶社会阶段甚短,甚至可说根本没有奴隶社会阶段,阶级社会出现后,很快就进入封建社会。
其次,在地广人稠的大陆农业区,奴隶制度也没有高度发展的可能。这里自由农民数量相当多,也没有因缺粮而刺激手发展的现象发生,所以商业不发达。就主要生产部门农业而言,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剩余生产极为有限,如基本上靠奴隶劳动,奴隶必然发动的破坏及怠工一定使奴隶主无利可图。并且只有在能够不断大量虏人为奴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才可能主要依靠奴隶劳动,这只能是个别地方的短期现象。所以,在广大的农业区,奴隶社会阶段必定甚短,且无高度发展,如曾试用奴隶劳动为主要劳动,必定很快就发现其不经济,奴隶必定很早转化为农奴,或名为奴隶实际等于农奴。罗马帝国成立后,立即发现奴工经营之大田庄不合算,因而很快就转入封建的生产方式。前此的掠夺性大帝国如亚述和波斯,一时可能大量以奴隶业农,但只要掠夺一停,只要无地无人可供掠夺,必立即发现大批奴工业农的不能维持,只有改行近乎封建的生产方式。希腊世界斯巴达的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