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的认同与建构(3)

2013-10-26 01:06
导读:与理性统一体的自我的真实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追寻和认同自己的传统,以寻找一种皈依感。所以,文化多元化的可能性,正是基于全球化所
与理性统一体的自我的真实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追寻和认同自己的传统,以寻找一种皈依感。所以,文化多元化的可能性,正是基于全球化所带来的人的一种精神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需要,正是根植于全球一体化这一现实土壤之中,二者既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

    从文化本身的多层次性来说,全球化也不会导致文化多元化的最终终结。文化的核心价值构成文化的深层结构,主要是指使该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民族信仰和价值趋向等等,而、、宗教、等则是它主要的客观性载体。作为深层结构的核心文化不同于那种在、基础之上的、属于上层的文化的概念。这种文化概念,其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必须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并由此产生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诸如封建文化、文化、主义文化等。在我们看来,这些文化形态只是文化结构的表层,而在这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的东西,它们是封建主义时代的文化、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社会主义时代的文化。个人主义(?)可能是资本主义文化,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则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对于前者而言,它与政治、经济体制密不可分,对于后者而言,它却具有一种永恒的价值,这种价值并不会随社会体制的改变而改变。一位中国的者会致力于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但这决不会妨碍他对中国的认同,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决不意味着它对传统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的拥护。而那种建立在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体制文化形态则只是文化结构的表层。当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变革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是引发文化表层结构的变化,并不容易摧毁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深层结构的这种稳定性特征,也为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本民族文化认同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说文化身份特征的认同主要是指对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认同,那么,文化身份的建构则要以文化核心为建构基点,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这包括:第一,首先要保护自己民族的核心价值不受到损坏;第二,在此基础上,可以无顾虑地吸收与融合来自异质文化的对本民族的整体性文化发展有益的东西;第三,在保证本民族文化主导性地位的前提下,也可以对他者文化的核心价值也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而不能以自己的价值标准横加在别民族的头上。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所必需的。而要做到所有这一切,显然都有赖于从过去的一元论思想方法到多元论思想方法的转变。具体到我们民族自身来讲,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进行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处理二者的关系的时候,也不能用谁决定谁的一元论思想方法来看待。我们既没有必要因担心中国传统的丧失而反对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及制度,也没有必要因为要进行现代化建设而去反对和放弃我们的文化传统。因为说到底,文化的根本问题与政治经济问题是不同的两种系统,如果吸收和融合的是那些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改善的属于西方体制文化层面的成分,这不仅不会导致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核心价值的改变,处理得当的话,反而会加强对核心文化传统的认同。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上一篇:走马楼吴简中的建安纪年简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