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心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4)
2013-11-08 01:12
导读:又如,其对现代学术思想史上中国性质和社会史论战的评价,也颇为中肯。在他看来,这场论战对于中国革命运动显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其正确的理论
又如,其对现代学术思想史上中国性质和社会史论战的评价,也颇为中肯。在他看来,这场论战对于中国革命运动显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其正确的理论答案为革命大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但“不可否认,在历次论战中,马列学派也不是没有弱点的
:缺乏充足的实际之具体分析,缺乏全面的历史唯物论
(主要是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法的理论
)之生动把握,缺乏丰富的历史知识
(尤其是中国历史
)之深刻探讨,这些就令到左翼的论战还不十分深澈、灵活与周密”。(同上
P523-524)这些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
至于书中对和宪法史的讨论,更具特色。为了推进国内的宪政运动,平心曾对学专门进行了一番钻研,先后写下了《中国革命与民主宪政》、《论民主宪政运动》、《由宪政运动回忆孙中山先生》、《宪政正反辨》、《民主宪政的基本问题》、《
<五五宪法草案
>评议》等文,认真考察了中外宪政运动的历史,比较了各国宪法的有关条例,对实施民主宪法的基本原则乃至保证人民权利的各项宪法条款,一一提出了详细意见和论证,并在《中国现代史初编》中作了具有法律专业水准的充分阐述。这些,对于帮助一般读者及时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引导他们走向追求光明的进步道路,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诚然,因受当时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平心的近现代史研究也不免存在一些自身的弱点,如在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具体史事方面,不少地方尚显得比较原则化而削弱了个性
;同时,战乱年代资料搜集的困难,也使其论述往往囿于、军事、思想范围,而未能对一般社会生活情况作出更为具体深入的描述。但就其取得的成就而言,这些史学活动,己使他在中国现代史学的拓荒事业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足迹。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注:
①该文原载
1928年
1一
3月《响
J尔什维克》第
15.16.18.19期,署名星月。此引自《平心文集》卷一,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
91一
92.100一
101页。
②在
1940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史初编·自序》中,平心自称“我从事整理历史材刁斗和研究近代史的工作,断断续续将近十年了。”可见其正式涉足此领域当在
1930年。
③该书自
1933年
9月出版后,至
1939年
3月已发行第
10版。
1940年,平心在《中国现代史初编》序中亦自谦地称其所著《中国近代史》“竟被读者一不顾酸涩,人嚼了一阵。自到现在,那本拙劣的东酉仍然被摆出去应市。这八年来,每逢看见这部书受人推荐,我内心的惭愧常是超过了私衷的欣慰。”
④此书另有
1950年
7月重刊木,副题改为《抗口战争时期民主与反民主的斗争》,书中删去了原有的少许篇目,另增入《论中国现代革命》一文作为新版代序,文字也有些技术上的更动。
参考文献:
[1]平心
.中国现代史初编
[M].香港
:国泰出版公司,
1940.
[2]李圣悦(平心)
.现代理论人纲
[M].上海
:光华书局
. 1930.
[3]平心
.论新中国
[M].上海
:群众联合出版社,
1950。
[4]李鼎声
.中国近代史
[M].上海
:光明书局,
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