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學問的入與出:錢賓四先生與理學(上)(2)

2013-11-21 01:02
导读:1] 錢穆,〈學問之入與出〉,《學籥》(本文所引用錢先生之著作,皆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台北:聯經,1994~1998],以下不再一一注出),171~192。 [
1] 錢穆,〈學問之入與出〉,《學籥》(本文所引用錢先生之著作,皆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台北:聯經,1994~1998],以下不再一一注出),171~192。

[2] 錢穆,《人生十論》,3。

[3] 錢穆,《人生十論?自序》,3。

[4] 錢穆,《人生十論?自序》,5~6。

[5]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序》,7~8。

[6]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序》,8。

[7]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385。

[8]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41~42。

[9] 錢先生第一本有關理學的專著是《陽明學述要》,至晚年雖推尊朱子,卻仍看重陸王之學。

[10] 錢穆,《理學六家詩鈔?自序》,3~4。

[11] 錢穆,《理學六家詩鈔?自序》,3。

[12] 梁漱溟、熊十力、張君勱、牟宗三等人都強調科學與認知理性的限制,並提出直觀、直感、實踐理性等說法,以重新詮釋儒學與理學的認識觀及心性論之核心要旨。其理論之得失及個人實踐工夫之深淺固不宜一概而論,然其學術路徑已顯然與錢先生不同。

[13] 邱秀文,〈富貴白頭皆作身外看──坦蕩淡泊的錢賓四先生〉,《中國時報》,1977年10月。

[14] 錢穆,《中國歷史精神》,154。

[15] 錢先生一生經常強調,充分操之在我的才是人的真生命,此真生命必須求之於人的德行、人格與內心,而不為外境所轉移。有關此義,可參見《人生十論》,88~99、115~127。

[16]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見李振聲編,《錢穆印象》(上海:學林,1997),106~107。

[17]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376。

[18] 朱熹,〈答汪尚書〉:「自平易處講究討論,積慮潛心,優柔饜飫,久而漸有得焉。」(《朱文公文集》〔台北:商務,1980年四部叢刊本〕,卷三十,頁14)

[19] 錢穆,《陽明學述要?序》,3。

[20] 唐端正,〈我所懷念的錢賓四先生〉,《中國學人》2期(1970,香港),147。

[21]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見李振聲編,《錢穆印象》,108。

[22] 杜正勝,〈錢賓四與二十世紀中國古代史學〉,《當代》111期(1995,臺北),81。

[23] 胡美琦,〈錢穆夫人談錢穆先生〉,《大成》38期(1976,香港),25。

[24] 胡美琦,〈錢穆夫人談錢穆先生〉,《大成》38期,25。

[25] 嚴耕望,〈錢穆傳〉,《國史館館刊》復刊17期(1994,臺北縣新店市),206。

[26] 嚴耕望,〈錢穆傳〉,《國史館館刊》復刊17期,207。

[27] 錢穆,〈朱子讀書法〉,《學籥》,5~33。

[28] 酈家駒,〈追憶錢賓四師往事數則〉,見李振聲編,《錢穆印象》,91~92。

[29] 酈家駒,〈追憶錢賓四師往事數則〉,94。

[30] 胡美琦,〈錢穆夫人談錢穆先生〉,《大成》38期,24。錢先生之於靜坐,初習天台小止觀,而後亦習。

[31] 胡美琦,〈錢穆夫人談錢穆先生〉,《大成》38期,24。

[32] 杜正勝,〈錢賓四與二十世紀中國古代史學〉,81。

[33] 葉龍,〈錢穆先生軼事〉,《大成》215期,6~7。

[34] 錢先生曾說:「我年輕時,身體很不好,從沒有想到能夠活得這麼長。」(邱秀文,〈富貴白頭皆作身外看──坦蕩淡泊的錢賓四先生〉。)又有關錢先生父、祖早逝、年輕時身體不好、及其早年的鍛鍊可參看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7、19、88。

[35] 唐端正,〈我所懷念的錢賓四先生〉,《中國學人》2期,148。

[36] 唐端正,〈我所懷念的錢賓四先生〉,《中國學人》2期,149~150。

上一篇: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