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西方学术背景下的魏晋玄学研究(6)

2014-01-13 01:48
导读:义上说,他承认“所以迹”先于“迹”,“真我”先于“自我”。因此,郭象的“玄冥之境”既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精神解脱,其重要特点就是“冥内而游
义上说,他承认“所以迹”先于“迹”,“真我”先于“自我”。因此,郭象的“玄冥之境”既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精神解脱,其重要特点就是“冥内而游外”,“冥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内在超越,而外在的现象界又是不能离开的,因而要“游外”,“冥内而游外”就是儒道融合的结果,在个体学说中容纳了群体精神,在个人的精神境界中包含了内容,但从其“冥合内外”的绝对意义上说,亦可说是超道德的(冯友兰认为天地境界是超道德的) 。蒙培元通过对“玄冥之境”的研究,认为郭象已认识到理性认识不能解决精神境界问题,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获得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的获得只能靠直觉体验,即“无知之知”,它是超理性的,并且具有某种宗教精神。
  20 世纪魏晋玄学的研究折射出中者对学术全面学习、掌握和会通的历程,从古希腊罗马到近代英国经验论、大陆唯理论,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列主义哲学,从实用主义、新实在论到现象学、解释学,这些都在表明中国学者在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或多或少地从事着“格义”性质的工作。在21 世纪,在魏晋玄学研究领域,“会通中西,熔铸古今”将仍然是中国学者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1]参见侯外庐等著《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36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
[2]参见《刘师培全集》第三册第331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出版。
[3]参见《太炎文录初编》卷一, 《章太炎全集》第四册第75 —7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4]该书1919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5]该书上册1931年2月由神州国光社初版,下册与修改后的上册1934 年9 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6]《胡适文集》第六册第4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7]《中国古代哲学史》导言, 《胡适文集》第六册,第170 页。
[8]冯友兰《史》下册第111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出版。
[9]参见《汤用彤全集》第五卷第277~281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年出版。
[10]《汤用彤全集》第四卷,第52 页。
[11]《读〈人物志〉》发表于1939 年。
[12]《汤用彤全集》第四卷,第41~42 页。
[13]该文于1942 年便有北京大学油印本,见《汤用彤全集》第五卷第240页注2。
[14]《汤用彤全集》第四卷第22 页。
[15]《汤用彤全集》第四卷,第33~35 页。
[16]侯外庐《韧的追求》第286 页,三联书店1985年10月出版。
[17]《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37~38 页。
[18]《日丹诺夫同志关于史的发言》第4 页,东北书店1948 年11月出版。
[19]参见任继愈《中国哲学史论》代序,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
[20]许抗生《略论魏晋玄学》, 《哲学研究》1979年第12期。
[21]李泽厚《魏晋风度》,载《中国哲学》第2 期,三联书店1980 年出版。
[22]傅伟勋《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第383页,三联书店1989 年出版。
[2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四册第30 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24]文载《研究》1990年第3期。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5]参见汤一介《辩名析理:郭象注〈〉的方法》,载于《中国科学》1998年第1 期。
[26]参见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183~184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27]原载汤一介编《国故新知:中国的再诠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上一篇:汉族神话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