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年来留学生篇章衔接偏误研究综述(2)
2014-02-27 01:13
导读:四、教改措施 针对偏误产生的原因,大多者认为要从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入手。改进意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教材编写者应尽快把语篇知识和
四、教改措施 针对偏误产生的原因,大多者认为要从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入手。改进意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教材编写者应尽快把语篇知识和语篇训练项目写进教材,或对已有的语篇教学内容加以丰富和改进。
(二)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的操练使学生掌握汉语的语篇规则。语篇教学要渗透到高级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从整体上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语境观念。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境意识之后,才有可能建立语篇衔接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这种方式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对留学生的教学应提倡从大到小、从面到点的教学方式,便于培养学生的语境观念。
(四)逐步深化留学生的写作训练层次。有学者认为留学生汉语作文的语篇衔接应该从“有形”到“无形”,从简单到复杂。从“有形”到“无形”是指先引导学生关注那些有明显标志的衔接手段,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那些无标志或标志不明显的衔接手段。从简单到复杂是说先学简单的衔接方式,如排列和列举方式等,再学复杂的衔接方式,如照应、省略等。
(五)对比研究母语和汉语语篇手段的异同。对于那些两种中相同的衔接方式,可通过介绍,提醒学生直接从母语中移植过来;对于两种语言中不同的衔接手段,在教学中要指出区别,如使用语法手段,特别是过渡词手段较多,而汉语中使用意合手段和重复手段较多。
如何将汉语语篇偏误的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所用,让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还需要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共同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2.
[3]陆俭明.汉语的应用研究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J].语言文字应用,2000,(2).
[4]黄玉花.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分析[J].中央大学学报(科学版),2005.
[5]刘俊玲.留学生作文中的篇章偏误类型[J].语言文字应用,2005,(9).
[6]陈晨.
英语国家学生学习汉语在篇章连贯方面的常见偏误[J].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7]赵成新.外国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方式偏误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05,(4).
[8]赵成新.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偏误目的语因素考察[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7).
[9]肖奚强.外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丛论之三[J].汉语学习,2001,(1).
[10]杨春.英语国家学生初级汉语语篇照应偏误考察[J].汉语学习,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