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蒙汉农业文化交流及其意义(4)

2014-03-08 01:32
导读:早期的蒙古地区是古老的“漫撒子式” 的粗放型农业,主要种植大麦、青棵等成熟期短的农作物。大量中原汉族农民出关后,带去先进农业技术,在蒙古

  早期的蒙古地区是古老的“漫撒子式” 的粗放型农业,主要种植大麦、青棵等成熟期短的农作物。大量中原汉族农民出关后,带去先进农业技术,在蒙古地区出现了灌溉农田、施肥技术、选种方法。从而在很短的时期内把蒙古地区的农业产量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大规模草地的开垦,是以牧民草场的减少作为代价的,开垦的耕地大都是水草肥沃的天然牧场。牧场面积的缩小,使一些地区的蒙古族牧民的牧业生产难以维持。一些牧民为了生存被迫放弃传统产业,从事农业生产,据考证公元“1743年土默特旗共有土地75048顷,其中牧地仅有14268顷,已不足l5”。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了生产习惯改变,定居住土房的蒙古族因与汉族农民杂居之故,其、饮食、服饰等诸方面逐渐汉化。如“近边诸旗,渐染汉俗……凡设郡县之区,类皆重于牧,操作亦如汉人”,这一记载可以证明一些地区蒙古人民已经全面地接受了汉。而且一些蒙古人已经取汉名,与汉族通婚,如史书记载:蒙汉杂处,现感日深,由醐酢而渐通婚姻,因语言而惭习文字。由于大批蒙古人的汉化引起了清廷的关注,嘉庆年间开始颁布了不许蒙古人“起用汉名”、“建屋而居,演听戏曲”,不准“延请内地书吏教读”等限制令。

  由于耕地面积扩大,汉族农民“出关”,内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内地农产品的种子及生产工具进人蒙古地区,原来主要种植大麦、青棵等农作物的蒙古农业区,不仅种粮食,而且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和蔬菜。

 

  六、中华民国时期的蒙古农业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袁世凯为了得到蒙古封建王公们的支持,对蒙古地区开垦问题采取“隐忍缓办”的策略。当其统治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巩固后,为了摆脱当时的困难的局面,对蒙古地区采取经济掠夺政策。其主要手段是“凡人民领垦蒙荒竣百方以上者给予奖励政策”,从而更加加速了蒙古地区农业化的速度。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蒙古地区。辽河南北前后开垦 6800垧土地,绥远地区开垦 118932顷。

  1928年国民党统治中国后,以巩固边疆为由,肆意开垦蒙古地区的牧场草地,是蒙古地区自清代后开垦牧地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开垦的主要特点是,除“移民实边” 的民垦开荒外,北洋军阀们的军垦也占重要地位。阎锡山控制山西时期,为扩充实力,制订了兵垦、民垦、蒙垦的三种开垦方案,并在包头设“绥区屯垦督办办事处”,由他亲自督办。而且有些地区军阀与札萨克亲王勾结设立垦务局,开垦大量牧场,使“蒙民生计,均为剥夺殆尽,蒙人深苦无法生存”。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于大量牧场的开垦,大批内地农业的迁移,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结构总体上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地区完成了农业化的全部过程;也有一些地区完成了半农半牧业化的进程,农业成为该地区的重要产业。

 

  七、农垦所带来的问题

 

  蒙古草原的农垦固然对蒙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两个的融和、牧区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但其负面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这就是农业开发带来的草原生态退化问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这曾经是上蒙古草原的生动写照。但是历朝的过量开垦,造成草原面积萎缩,沙化严重,干旱少雨,自然生态失衡,牧业经济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化而落后不前。

上一篇:简论近体诗格律的正与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