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察·赞颂·同情——《聊斋志异》反映的中国农(5)
2014-03-13 01:09
导读:初八夜雨》) 蒲松龄对因饥荒而流离失所的农民,更是充满同情。 “男子携筐妻负雏,女儿卖别哭呜呜. 郑公迁后流民死,更有何人为画图!” (《流
初八夜雨》)
蒲松龄对因饥荒而流离失所的农民,更是充满同情。
“男子携筐妻负雏,女儿卖别哭呜呜.
郑公迁后流民死,更有何人为画图!”
(《流民》)
“何处能求辟谷方?沿门乞食尽逃亡。
可怜翁媪无生计,又卖小男易斗糠 。”
(《饿人》)
综上可见,蒲松龄不止接近农民,而且了解农民,同情农民,在许多方面同农民的感情是声气相通的,对农民日常生活的人情事理感受也比较深。所以,使他描写农民形象的作品在某些方面接触了的本质,也接触到了中国农民间题和某些本质,从这点来说,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只有接近农民,对农民满腔热情的作家,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