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金瓶梅》之奇网(3)

2014-03-14 01:00
导读:情节,《金瓶梅》当为第一,诚不为过。如第六回,写王婆上街买菜遇雨,正因为写了这场暴雨,才引出武松因暴雨误了路程数月才归,使潘金莲得嫁于西
情节,《金瓶梅》当为第一,诚不为过。如第六回,写王婆上街买菜遇雨,正因为写了这场暴雨,才引出武松因暴雨误了路程数月才归,使潘金莲得嫁于西门庆,但西门庆在娶了孟玉楼之后才娶潘金莲进门。如不写这场暴雨,让武松按期归来,西门庆娶潘金莲尚来不及,又如何娶孟玉楼?孟玉楼的引出,全在这场暴雨。否则,小说情节发展是歼逆不顺。作者真不愧文坛高手。
4、用情节引出情节
宋话本多用故事引出大故事,而《金瓶梅》则用情节来发展情节,可谓独得古人写书之精要。如第七十六回写西门庆处理了宋得与后岳母通奸一案,实为写潘金莲与陈敬济通奸作伏线。后在第八十回写潘金莲售色东床,前后照应,情节发展自然严谨,天衣无缝。
5、用诗词曲赋发展情节
《金瓶梅》中,善用诗词曲赋来作为伏笔,来发展情节,实为一绝。如第三十二回,写众官员庆贺时,写薛内相点了《韩湘子升仙记》,则为后来官哥之死作伏线。又如第六回写潘金莲为西门庆弹唱的一支曲子,潘金莲唱道:“冠儿不戴懒梳妆,髻挽青丝云鬓光。金钗斜插在乌云上。唤梅香,开笼箱,穿一套素缟衣裳,打扮的是西施模样。出乡房,梅香,你与我卷起帘儿,烧一桩儿夜香”。潘金莲连呼梅香,实为后文引出庞春梅作伏线。
6、天人合一,用自然时令的规律来组合情节。
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说之后,这种学说一直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但在作品中,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来组合小说情节,《金瓶梅》则是举世无二的。荷莲出水于春,盛开于夏,败枯于冬;梅花怒放于腊月,茂长于春日。天空云月与共,云方能遮月。这自然之时令规律,却又成为《金瓶梅》结构情节的线索,所以第六十二回写李瓶儿死于九月,第八十七回写潘金莲死于十月,第八十五回写庞春梅嫁进守备府而为尊夫人。十月乃冬之始,严冬之日,乃梅花怒放之时。人间世故与天道时令合而为一。又如第一百回,写吴月娘奔云里守,是使云里守来使吴月娘全其结局。当年西门庆手下可投者甚多,为什么要安排她投云里守?月娘,是月,只有云方能遮月。笔者偶发此说,源于张竹坡之《<金瓶梅>寓意说》,对张之寓意说,世人亦有微辞(可能见王汝梅先生之《评张竹坡的金瓶梅评论》),但笔者认为,作者能将小说情节的发展与自然时令规律统一起来,不可谓其构思不是苦心经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本文至此,不觉近万言,似可作结。《金瓶梅》奇在何处?一言以蔽之曰:人奇、事奇、文奇、神奇、意奇。有此五奇,《金瓶梅》真可谓天下第一奇书也。

参考书目:
1、张竹坡批评本《金瓶梅》齐鲁书社1987年版。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3、鲁迅:《中国小说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4、李渔:《闲情偶记》转引自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转引自张竹坡批评本《金瓶梅》齐鲁书社1987年版。
6、张竹坡《〈金瓶梅〉寓意说》转引自张竹坡批评本《金瓶梅》齐鲁书社1987年版。
7、张竹坡《冷热金针》转引自张竹坡批评本《金瓶梅》齐鲁书社1987年版。
8、王汝梅张评本《金瓶梅》的《前言》转引自张竹坡批评本《金瓶梅》齐鲁书社1987年版。
9、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94年版。

注释:
①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3月版111-113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8月版p152-153、155。
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8月版p151
④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转引自《中国小说史略》之〈附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性975年8月 版p298
⑤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3月版p113。
⑥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转引自张评本《金瓶梅》山东、齐鲁出版社1987年版。
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8月版p152-153。
⑧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四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p134。
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8月版p152。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⑩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转引自张评本《金瓶梅》山东鲁出版社1987年版。
⑾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
⑿张竹坡《批评第一名书〈金瓶梅〉读法》转引自张评本《金瓶梅》山东齐鲑鲁出版社1987年版。
⒀渔《闲情偶记》之《结构第一》转引自霍松林《古代文论篇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版 p446-447

 

上一篇:中国的祆教研究(1923-2000)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