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荀子》和西方“人性”思想比较浅析(2)

2014-03-30 01:00
导读:荀子则不然,他指出“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欲而困于有欲者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由此可见,荀子虽将欲望当作人性

  荀子则不然,他指出“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欲而困于有欲者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由此可见,荀子虽将欲望当作人性本恶的根源,但他反对“去欲”、“寡欲”,认为“去”不如“导”、“寡”不如“节”,而且“导”还是治理的必需,他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与基督教对情欲的全盘否定不同,荀子认为:只要符合社会礼义法治之“理”,情欲就仍然是可以接受的。“求者从所可,受乎心也……故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奚伤于治。” “节”与“导”的最大不同,即在于一个是内省性的,是一种从内而外的力量,主要关注个体生命、个人与上帝的关系,即:通过个体接受基督,从而得到圣灵的力量自己的新生活,战胜肉体的束缚;另外一个则是外导性,是通过外在的力量进行疏通。荀子认为这种外在的力量需要三个方面的作用,即“师法”、“礼义”和“法度”。
  
  三、小结
  
  关于人的本性问题,千百年来都令人们探索不止、争论不休。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还是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都不无道理。但相比之下,近代文明日臻成熟的社会科学,对此有更加合理科学的解释。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观点。马克思将人性视作“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结合体。弗洛伊德则将人性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其中,“本我”和“自然属性”是人无异于其他动物的生理欲望。“社会属性”和“超我”则是人性能够被加以改造、后天学习的部分。由此可知,人性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简单的加以肯定或否定都带有极大的片面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荀子从当时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的社会背景出发,只看到了人性中不好的一面,并且夸大了人的本性生理欲望,甚至将此等同于人性;而基督教神学更是假借神的形象,否定与之对立的人的私欲罪性,更加夸张地认为没有基督的生命就完全是罪恶的。二者都只是看到了人性中有关生理欲望的“自然属性”及“本我”,而忽视了人性中能够被加以改造的“社会属性”和“超我”。不过相比之下,荀子还是注意到了人性中可以改造的一面,并且强调“师法”、“礼义”的作用,但其“人性恶”的论断,还是不免其片面性。
  
  参考文献
  [1]华夏文库 荀子:注释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
  [2]王处辉主编.中国社会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论检察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