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礼貌原则”与“得体原则”(2)

2014-04-14 02:23
导读:2、得体和“得体原则” 关于“得体”的含义,《现代词典》解释为:“(言语、行为等)得当、恰当;恰如其分。”语用上的“得体原则”就是指说话要

  2、得体和“得体原则”
  关于“得体”的含义,《现代词典》解释为:“(言语、行为等)得当、恰当;恰如其分。”语用上的“得体原则”就是指说话要看时间,看场合,注意说话对象,兼顾规范和制约,说出恰到好处的话语,以便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1)说话要看时间。比如,前些年人们彼此间称呼习惯用“同志”这个词,但是近些年“同志”一词的具体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有“同性恋”的意思。如果注意时间的变化,现在仍用这个词称呼的话,就会显得很不得体。
  (2)说话要看场合。特定的场合往往需要特定的话语,如果不管场合胡乱套用一些公式化的话语,就会闹笑话。如有一位新郎在举行结婚仪式时,发表这样一席讲话:“鄙人由于初次结婚,缺乏经验。……欢迎大家留下宝贵意见,以便下次改进。”谁听了这番话都不免捧腹大笑,其原因就在于新郎只顾生搬硬套时下流行的客套语,却不管是否适合结婚典礼这一特定场合。
  (3)说话要看对象。要做到“看人说话”。说具体一些就是:要针对对象的年龄、性别和习好的差异,根据对象的文化水平、背景知识及相应的理解、接受能力考虑对象的思想状态和需求,有的放矢地使用贴切的话语。当然,说话时还要考虑到说话者自身,即说出来的话要能显示出自身的身份、地位、文化教养、职业习惯等。再者,也要考虑到本人和说话对象间的关系。如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的平等关系;领导和下属之间的上下关系;长辈和晚辈之间的长幼关系。由血缘、感情交往等因素形成的亲近关系与疏远关系等,双方关系不同,的使用也应有所不同。
  (4)说话要兼顾的规范和制约。如“谦逊”一直是汉强调的美德,如果别人赞扬你所取得的成就,你觉得理所当然,毫不犹豫的用言语欣然接受,那么你的言论一定会使人感到你很狂妄自大。你的言论当然是失体而不是得体,因为你疏忽了“谦逊”这一重要的文化内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礼貌原则”与“得体原则”间的关系
  “礼貌原则”与“得体原则”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得体原则”是言语交际行为的终极目标,“礼貌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式或手段。言语交际的效果好坏,成功与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礼貌原则”的掌握和运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考虑言语交际效果的得体性。人们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去实现适度得体的言语交际效果,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反语原则、玩笑原则等等。因为合作原则要求“交际各方说话真实、切题、简明而不单调”,做到了这些,交际通常就能顺利地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不可不谓之“得体”。利奇“礼貌原则”的诸准则,说到底是要求交际各方言行都要遵守“损人利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原则,交际各方如能这样做,交际通常就不会出现障碍,相反会非常顺利,从而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当然称之为“得体”。另外,反语原则、玩笑原则等虽都明显地违反礼貌原则,但却不影响这些原则使交际获得良好的效果,在特定的场合或语境中,利用这些原则同样可以达到言语得体的要求。总之,“礼貌原则”可以带来言语交际的得体,但不礼貌未必不得体,“礼貌原则”只是实现言语得体的一种方式或手段。
  总之,“得体原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语用策略。一个完整的言语交际行为的完成,说话者的最终意图都是要使言语行动恰当、恰如其分,“得体原则”是言语交际的终极目标。同时,不管具体文化背景中的具体礼貌是否相同,人们为了实现言语的得体,经常都会借助于“礼貌原则”的手段,“礼貌原则”是实现言语交际行为得体的一种有效手段。“礼貌原则”和“得体原则”的这种关系具有普遍性。
  
  【参考文献】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张燚.2004 《语用学基础理论》.新疆科技出版社.
  [2]索振羽.2000 《语用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李守才. 1996 《语言得体浅说》.语文教学与研究.5.
  [4]王建华.1998 《礼貌的相对性》.外国语.3.
  [5]杰弗里?利奇.1981《语义学》.上海教学出版社.

上一篇: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及处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