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以现代系统论构建和谐社会(2)

2014-04-17 01:03
导读:三、构建和谐要考虑系统的竞争协同规律 竞争协同规律是系统的一个重要规律。协同概念通常是指组成事物的不同元素之间的和谐协调作用的关系。系统

  
  三、构建和谐要考虑系统的竞争协同规律
  
  竞争协同规律是系统的一个重要规律。协同概念通常是指组成事物的不同元素之间的和谐协调作用的关系。系统与之间既存在整体同一性,又存在个体差异性。整体同一性表现为协同,个体差异性表现出竞争,竞争和协同的相互对立相互转化推动系统的演化发展,这就是竞争协同律。和谐社会是针对不和谐而构建的,是针对社会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失衡、无序状态而构建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强调和谐、协同,着眼于统筹协调好社会发展的各种基本矛盾,主要是统筹好城乡、区域、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比例关系,排除和避免一切不利于协调的冲突、失调、波动,使各方面共同繁荣、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建设和谐社会,以相对而不是绝对的观点对和谐进行定位,任何事物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无论是社会共同富裕,还是制度平稳过渡,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强求绝对的和谐。社会待遇和社会机会的多样化,人的先天条件在个体上的差异,地区、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等等,都是不可抹杀的社会差异的根源,其所蕴含的不和谐成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根源于社会分化,而社会分化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策略思路,只能是在承认社会分化的基础上逐步实践社会公正,走渐进和谐发展的道路。这就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注重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和谐社会不能抹杀竞争,没有了竞争就难以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社会就失去了创造活力,和谐社会应是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社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系统论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在系统论的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协调统筹各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慧娟、陈海英、赵树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载《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第11期。
  2.吴长春、魏淑元:“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
  3.骆建萍:“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载《湖北社会科学》2006第10期。
  4.李龙江、沈 琰:“浅析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载《职业时空》2007年第7期。
上一篇:基于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性与和谐社会建设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