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新儒家与“整理国故运动”(1)(3)

2014-10-17 01:10
导读:四 综上所述,现代新儒 家 与“整理国故运动”虽然同样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但二者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均截然异趣,由此导 致 了 双方的研究

四 

 

综上所述,现代新儒与“整理国故运动”虽然同样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但二者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均截然异趣,由此导双方的研究结论尤其是对传统儒学的评价大不相同,其中不仅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而且还形成鲜明的反差。正是缘于此,现代新儒对“整理国故运动”加以严厉的抨击。 

今天看来,由于缺乏批判的锋芒,更难脱恋古的情结,现代新儒的局限是十分明显的。而“整理国故运动”则继承新文化运动的理性批判精神,号召以“评判的态度”去“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无疑极大促进中国传统学的现代转型。不过,由于在研究方法上过分注重考据,“整理国故运动”实际上只是以史料考订与整理为主,基本属于微观史学的畴,从而欠缺在宏观上整体驾驭的能力,更无法进行高层次的历史哲学思辨,这就很难达到它所谓“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目的。冯友兰在评论胡《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时就曾指出:“他的书既有汉学的长处,又有汉学的短处。长处是,对于文字的考证、训诂比较详细;短处是,对于文字所表示的义理的解、体会比较肤浅。……胡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对于资料的真伪,文字的考证,占很大的篇幅,而对于哲学们的哲学思想则讲得不够透,不够细”[34](P212)。由此看来,现代新儒对“整理国故运动”的批评和对“宋学”的提倡,则恰恰起到某种补弊纠偏的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郑伯奇.国民文学论(下)[J].《创造周报》第35号,1924-1-6

[2]唐德刚.胡口述自传[M].上海:华东师大学出版社,1993. 

[3]毛子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J].《新潮》,1919(1:5). 

[4]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胡.胡文存三集[M].肥:黄山书社,1996. 

[6]耿云志、欧阳哲生.胡书信集(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郭齐勇.熊十力学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8]马镜泉.马一浮学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9]黄剑等.唐君毅集[M].群言出版社,1993. 

[10]王岳川.牟宗三学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11]蔡仁厚.新儒的精神方[M].北:学生书局,1982. 

[12]胡.胡留学日记(上)[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 

[13]姜义华.胡文集·中国哲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1. 

[14]罗根泽.古史辨第四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5]牟宗三.五十自述[M].北:鹅湖出版社,1989. 

[16]乔森.自清全集:第4[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7]胡厚宣.我和甲骨文[J].书品,1997(1). 

[18]杜春和等.胡论学往来书信选(下)[M].石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19]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7册[M].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 

[20]岳玉玺等.傅斯年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21]耿云志.胡研究丛刊:第3辑[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22]曹伯言.胡日记全编:第5册[M].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23]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M].北京:三联书店,1998. 

[24]辩佛学根本问题——吕澂、熊十力往复函稿[J].中国哲学,1984(11). 

[25]黄剑等.熊十力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26]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7]无锡县政协.钱穆纪念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8]钱穆.新亚学报·发刊词[J].新亚学报,1955(1). 

[29]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义[M].北:学生书局,1992. 

[30]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1]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编[M].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5. 

[32]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我的若干断想[M].北:学生书局,1983. 

[33]黄剑等.牟宗三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34]冯友兰.三堂自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书院文化与环境艺术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