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重返人心——读黄葵“汶川”诗(1)(2)
2014-10-23 01:57
导读:用心写成的旋律 贾俊永 黄葵先生把他的汶川书稿发给我,让我给写点评论,其实很是为难。一来黄先生的诗歌写的实在太好了,速度也是一流的,二来是
用心写成的旋律
贾俊永
黄葵先生把他的汶川书稿发给我,让我给写点评论,其实很是为难。一来黄先生的诗歌写的实在太好了,速度也是一流的,二来是自己的水平确实有限,评论谈不上,只当是学习了一回。
黄葵先生是一个多产的诗人,从优美诗歌的字里行间中闪耀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不时迸发出一串串智慧的光芒。读罢黄葵先生的诗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振聋发聩般激励着我们踏着诗的韵律一路前行,重塑一个个鲜活的自我。
从小对文学似乎也有一种偏爱,并粗懂一些文墨,工作之余,也会有一些涂鸦之作,稍微过的去的,有时还传到网上,也算作是聊以自慰吧。难得黄葵先生这么看重小生,不写一点东西似乎对不住黄先生的盛情,思前想后还是再班门弄斧一回,作为给黄葵先生的一个答复。
黄葵先生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和语言,为汶川大地震写下了一连串闪光的诗篇,让我们铭记那一个个永恒的瞬间,在幻想与现实的重组中以诗的灵性感动着天地与日月,黄河与长江!我们的母亲河也在无声的哭泣着,呼唤着震区的儿郎!
《汶川的摇撼》喊疼了全国人民的记忆,四姑娘山上的炊烟在人们的视野里升起,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瞬时支离破碎的古蜀地,十三亿兄弟姐妹深情地呼唤,唤醒了沉睡的汶川。
《每一株小草都说出挺住》是一组既想看又怕看的诗,怕那滴血的呐喊,读罢让人心碎,在生命的拐弯处,诗人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那正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铁的脊梁!中国挺住,汶川加油!那些在废墟下不屈的生命更值得我们尊重!
200805121428,这一串数字代表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大地在那一刻颤抖,时间在那一刻停滞,诗人以悲恸欲绝的心情记录下了时空停止的那一瞬间。
《担架上的少先队礼》诉说着一个军民情深的典范,稚嫩的小手颤微微地向我们最可爱的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那一瞬间成了一个时代的永恒。
汶川地震中有太多太多的感动值得我们去反思和铭记,有太多太多的故事需要一一诉说,诗人紧紧地抓住了这一个个闪光的瞬间,任诗长上飞翔的翅膀,高高飞翔在祖国的蓝天。
诗情与真情起飞,爱心共信心一色
——浅析诗人黄葵《汶川诗草爱在燃烧》
河南 丁济民
2008.5.12.14.28,是一组很平常的数字,又是非常的一组数字。
这一刻,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八万多生灵瞬间沉没于无边的幽暗,数万人失踪,家园坍塌,山体滑坡,道路扭曲断裂,城市被抹为平地,其状惨不忍睹。那一刻,无情的大地承受了国人太多太多沉重的泪水!
然而,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强大的突发的灾难面前,中华儿女表现出让世界惊叹的团结和坚强。上至共和国领导人,远至各地各国救援队伍,争分夺秒奔赴灾区,救人、捐款、捐物、献血……用热情与温暖、爱心和希望,支持灾区人民,帮助灾区人民。这一切,像一个个感动的音符,汇聚成一个坚强的声音:中华同心,众志成城,共度难关!作家和诗人也不甘落后,纷纷慷慨解囊援救灾区的同胞,同时拿起手中的笔,蘸着血与泪写诗作歌,给灾区的亲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援助。黄葵同志就是这众多群体中的一个。黄葵的诗集《汶川诗草 爱在燃烧》7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于正式出版,直接寄赠四川等四省5000所受灾学校,这就是人间的一种大爱。
黄葵,著名青年诗人,在中国诗歌创作低糜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不少诗人远离诗坛的今天,他始终以诗为重,一路高歌,站在历史与时代的最前沿,书写着拳拳赤子情怀。钱梦龙先生说过:“诗人的性格各有不同,但都是一些执着的人,他们一生都会执着于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的新鲜的感受……”黄葵正是如此。也有人说,黄葵的诗歌是带着生命内伤的,他的诗中无处不在闪现着一种“爱”与“现实”的极力摩擦和撞击的殷红。但诗之真,诗之韵,始终以省人感人催人的魅力描写。黄葵5.12汶川震后诗集《汶川诗草爱在燃烧》正体现了诗人这许多的特性品质。
首先,黄葵以敏锐的感觉,强烈的激情,独特的构思,为我们描绘了大地震的种种场面与图像,如《汶川的摇撼》:“汶川,8.0级的震撼/憾疼了整个中国的神经/汶川,一个特大的伤疤/从四姑娘山上滚落下来/打破了天府的悠扬和宁静/......”寥寥几句,就把灾区的惨烈场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读者不禁与山河同悲。再如《天府北川》:“房子坍塌了/街道不见了/回家的路被沟壑割断/回家的路上/布满了陌生的石头/青春的城池/刹那间淡化成灰色记忆/......”这些句子,极精炼,极传神,再现了震后曾经的天府之国已是支离破碎,那美丽的风光已经不再,读来怎不令人泪水潸然?诗人也在流泪:“从一滴雪水哭到太平洋/从大熊猫哭到李冰父子/从天府的辣子哭到四万走失的兄弟/从故乡岷江哭到异域天堂/......”黄葵的诗,是泪水与血的交融,黄葵的文字,是从心底淌出来的哀恸。
其次,黄葵的诗,倾泻出来的,不仅仅是哀伤,还有大爱,力量和希望。《伸出你的手》:“伸出你的手/我就有了你的祝福/伸出初春的嫩绿/伸出仲夏的欢呼/伸向层层瓦砾/刺透废墟/打开我的胸脯/以分秒为极速/把迷茫和冷漠清除/高举黄皮肤风情/把花朵和根留住/伸出你的手/梦想飞跃神州/家园再创天府/”;《每一株小草都说挺住》:“......每一株小草都说挺住/每一棵树都想挽着另一棵树的胳膊/每一根绿丝带都在温馨地把旗语飘扬”“每一顶帐篷都撑开一座天堂.......”这些诗句,昂扬、高亢,犹如一粒粒金黄的种子,播撒在灾后的土地里,更播撒在灾民的心里,让人们看到了曙光,看到了未来。
黄葵以往的诗歌,曾经有很多是歌咏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历史事物的,他曾经有一组很著名的《唐宋才子》,笔走龙蛇,纵横自如的写尽了文坛先人的风流潇洒:《孟浩然》“晚上多喝了几杯/想来的时候已是满眼鸟鸣/桃花还没数过来呢/酒气里又夹着桑麻/正闹着要再奔重阳看菊花/......”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而这一次,在《汶川诗草爱在燃烧》诗集中,黄葵把笔触指向了众多平凡但动人的平民英雄身上。《谭老师》:“谭老师,听获救的学生说/地震跳出来的时候/你走了一辈子的脚再也走不动了/你踞足与地震来个每秒约会/足下蹲着四个学生/随着教学楼的坍塌/你已准备好了,熄灭/生命的烽火轮在脚掌停转/然后用肩膀,头颅/撑开双手∕拥抱了另一个大写的人字/面前空出小小安全的宇宙/......”“摘下我的翅膀/给你飞翔”......歌颂了一个个舍身救人的教师形象,让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丰碑高高伫立在国人的心中。《小小志愿者》:“绵阳体育馆里/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小学生/小志愿者/在帮大哥大姐们/发矿泉水/捡垃圾/我看到另一个小萝卜头/在奔跑/在传递/......”《伤口》:“我只能在千里之遥仰望他/通过荧屏仰望一个九岁小学生/”“他在瓦砾下救了两个同学/抱出一个昏迷的男同学,交给校长/背出一个昏迷的女同学,交给校长/仿佛课堂上,老师叫出/两个瞌睡虫/......”灾难中,我们的孩子表现出来的精神,通过诗人语言,静静的进入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相信,苦难,造就了坚强,未来,会更加灿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黄葵的《汶川诗草爱在燃烧》共计十三组五十三首,有痛,有沉思后歌颂不屈的精神,更多的是坚强与感恩:《5月19日14时28分》“今天的太阳为汶川升起”“今天的国旗一齐降至汶川的胸口/带着共和国的理想标高/以鲜红的心跳呼唤心跳/”“今天的车轮,为汶川转动/今天的汽笛,为汶川长鸣/......”《今天,谁也不说话》“今天,是黄河截流的日子/是奔马不再驰骋的日子/今天,鸟儿不再鸣叫/花儿只在花蕊里哭泣/......”所有的哀伤,所有的沉默,所有的悲壮,都只在第一次为平民流淌,当共和国的国旗第一次为平民而降时,普通人的人格,在诗人的吟哦声中,缓缓升起。
黄葵在民航供职,令他常以飞行的角度抒怀。《红领巾爷爷》“我们的帐篷学校/又来了一个红领巾/”“......和我们一起/向保护我们的老师/集体行了个少先队队礼/手掌下的那片蓝天/有白云朵朵,载着蝉鸣/......”《跳伞将军》:“一个副司令,一个将军/一个在空中种菜的菜农/在彭州上空/选了一块适合的空地/跳出机箱打开降落伞/裁洁白的蘑菇/......”语言灵秀,跳跃性极强,大开大阖间,勾画出了从领袖到军队对灾区人民的关注与支持。
在《汶川诗草爱在燃烧》诗集中,黄葵延续了一贯的语言风格,简短,精炼,多用口语,随意中又蕴藏着严谨,色彩鲜丽,又不落媚俗,虽深入现实主义写法,但又不忘传统的赋、比、兴:《白玉兰》“在川中/在震中/在所有黑眼睛瞩目的这个地方/我不能看清这么多白衣姑娘/......雨中,与灾难赛跑/在余震里,花蕊/又吸取了大地的芬芳/......”《橄榄绿》“橄榄绿,兄弟姐妹的通行证/震后的春天/在岷江两岸蔓延/......”《橘子红》“一种茂盛在橘园里的颜色/自那个午后/与牧神一起/鲜艳在汶川的每寸土地/......”诗人分别将医生、军人、消防队员用白玉兰、橄榄绿和橘子红三种鲜艳的色彩代替,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温暖,更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立足大地,关怀生命,诗人从细小的意象落墨,从开阔的格调表达,或细腻,或粗犷,集中为我们展示了那令人泪眼婆娑的五月,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大爱,展示了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等一系列感人的形象,让我们相信,汶川,虽然被地震破坏了,但是,挺立的,是震不垮的脊梁,是不屈的民族精神。
诗言志,黄葵,正是用诗抒发了这一志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