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1)网(2)

2014-10-27 01:05
导读:艺术活动,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一个人内心感情最直接的表露[6],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艺术创作中立意的正邪,欣赏趣味中格调的高低,

    艺术活动,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一个人内心感情最直接的表露[6],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艺术创作中立意的正邪,欣赏趣味中格调的高低,也就会直接反映出或影响到一个人品格和境界的正邪与高低。因此,通过艺术修养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欣赏趣味来,对于高尚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和确立是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的。为什么这里只提出培养高尚的艺术欣赏趣味呢?这是因为,一则创作立意是离不开欣赏趣味的,二则创作或要有某种天分或要有一定的专门训练,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之的,而欣赏则人人在领受和多少能够为之的。因此,把欣赏提高到自觉的程度,培养高尚的欣赏趣味,乃是最基本的和第一位的。追求艺术的完美与追求人生的完美,在其终极之相会合,这就是中国文化中艺术精神的体现。

    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创造精神是艺术的灵魂。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有创造,就是在艺术欣赏中同样也有创造。古人说:"诗无达诂"(董仲舒),"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古画画意不画形"(欧阳修)。这就是说,言象只是一种表意的工具,做诗作画者可以此言象来表达其心中之意,赏诗析画者也可以此言象来表达其心中之意,赏诗析画者也可以此言象来契会其心中之意。作者心中之意与赏者心中之意不一定相同,也不必相同。欣赏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去理解诗画中的意境,无需受创作者所寄之意的限制。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创造中又有着鲜明的个性。发扬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最根本点就是要发扬这种主动的创造精神。

    艺术的完美离不开和谐,和谐精神是艺术的根本目标。艺术家对于画面的经营布置,诗句的平仄对伏,乐章的高低缓急,无不煞费苦心,这从一种意义上说都是为了达到某种完美的和谐。艺术作品所达到的和谐程度如何,反映出艺术家水平的高低。因此也可以反过来说,经营布置已达到完美的和谐,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为至德,正是充分地把握和运用了这一艺术精神和技巧去处理人事世务的体现。

    艺术的视野,给人以旷达与平静;艺术的幽默,给人以智慧与轻松。多一点艺术修养,多一点艺术精神,将给人生增添无尽的生气活力,将给社会带来普遍人格的提升和生活秩序的和谐。

 

--------------------------------------------------------------------------------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2]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同上)

[3]  例劭《王弼传》载:"弼曰:'圣人体无'……""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王弼集校释》)

[4]  嵇康在《释私论》中说:"矜尚不我乎心,攻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通顺,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5]  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6]  以乐(连及诗、舞)为例,《礼记·乐记》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庄子的思想世界(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