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革命:社会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城市消费转(2)
2014-11-06 01:15
导读:二、消费转型的意义及其后果 我们无意对这一系列的消费革命所引发的消费变迁做出价值评判,但这一系列的变化却对消费本身乃至整个 社会 的运行逻辑
二、消费转型的意义及其后果
我们无意对这一系列的消费革命所引发的消费变迁做出价值评判,但这一系列的变化却对消费本身乃至整个 社会 的运行逻辑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 ,却使得我们应该在 历史 的变迁中更进一步理解 现代 消费的多面性。其一,在消费世界中,人由起初的为生存必需所困的简单、低级的消费不断迈向符号消费的过程,展示了在消费活动中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属性的结合,这种演化的逻辑是人由 自然 人、 经济 人向社会人不断迈进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二,消费的性质与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不仅消费一词不再被定义为“浪费”、“挥霍”,被理解为一种经济损失或一种
政治 、道德价值上的缺失,而且开始作为一种技术性的、中性的甚至于为社会所首肯的社会 发展 的一种必要和重要的条件;另一方面,符号消费已经不断具有比实物消费更为重要的地位,消费开始不同或者远离那种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单纯追求,这样物的消费本身具有了一种仪式的意义,“而消费是一场仪式,主要功能是让一系列进行中的事件产生意义”。[15]这样消费的功能也因而发生了变化。至于消费内涵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对于物品的消费曾经是消费的全部或者是消费的中心 内容 ,而现在人们的消费在此之外更具有了服务消费的成分。第三,消费从精英消费到大众消费,即从贵族到中产阶级再到大众的转变,投射出 时尚 兴替与消费的社会驱动力的变化。在这一动力的背后,隐含着社会阶级阶层分化与整合的社会斗争,而在以社会比较与消费竞争为目的的阶层消费中,消费已经由满足人的需要为生存目的变为个人、群体、阶层显示其社会存在的主要表征手段。其四,在这种变化下,消费已经由个人行为演绎成日渐重要的社会行动。也就是说,“消费很明显是但不只是一种个人风格 问题 。它还是金钱和经济、社会实践和社会分化、政治政策和政治表现的问题。总之,它是消费社会的问题。这一概念本身开始与那些有关权力不平等、个体主义与认同、社会的经济分层、文化的文化实践等问题密切相关”。[16]第五,伴随消费革命变化的,不仅仅是消费本身,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说,消费革命引发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消费具有了更为普遍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消费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链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正如亚当•斯密所言“消费是所有生产的惟一目的和归宿”。事实上,消费在各种形式上已日渐重要并以其能力开始主宰我们的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以至于“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哪些地方不受其影响或者与消费的实践过程相连结,从偶像形塑到广告,从活动与休闲时间的简单组织到世界范围内经济政策的制定——正如社会,富人与穷人一样都陷入买卖过程之中”。[17]最后,支配消费的逻辑正在不断摆脱简单的个体心理与理性选择逻辑,更多的具有了与地位、名誉、身份等有关的社会区分逻辑。正是这种社会区分的逻辑使现代消费具有了越来越明显的
社会学意义,从而在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一个中心的位置。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同其它任何一种社会行动一样,消费的内涵及其意义随不同的社会时空而发生变化。而且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消费的作用也发生着变化。如果说,消费一词的原初含义是对物的毁坏、用光、浪费、耗尽指的是特定阶段的消费行为的话,那么,在随后对消费行为的革命性变化的脉络的整理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消费已经走出了传统社会中的限制――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需求,这时它已经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对劳动消耗的一种机械补偿,而是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塑、人的重塑。消费已经蕴含于现代性之中,并将不断地延续、扩展。[18]正是这种变迁,使得消费开始不断从资源短缺时期的简单的内涵中生发出了更为丰富的意义,从而使得消费的逻辑开始不断远离经济学、心 理学 意义的轨道,而日渐具有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而这也正是我们在理解与 分析 当代 中国 消费转型的重要内容。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