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发展浅析(1)网(2)
2014-11-11 01:07
导读:3.2 加入WTO 中国文化制度与WTO的对接也将会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一方面西方文化最为优秀和先进的部分对中国实行长期
3.2 加入WTO
中国文化制度与WTO的对接也将会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一方面西方文化最为优秀和先进的部分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它包括现代商业管理、
企业管理、财政管理、文化
教育管理,公共
行政管理过程等等。另一方面,西方又把他们的文化垃圾通过各种渠道塞进了中国的文化市场。
3.3 中国文化的内在桎梏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必须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同时,我国曾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以上三方面,构成了中国在21世纪文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也对中国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说,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中国文化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4 中国文化发展策略浅析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我们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必须高度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文化对社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不断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增强文化的竞争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笔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4.1 牢牢把握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应当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紧跟世界进步潮流,把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文化理念吸收进来,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于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发挥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强大促进作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来提高文化生产力,提高中国教育、新闻、传播、文艺等事业的综合实力,还要大力加强科学教育和科技普及工作,努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觉抵制各种反科学、反文明、反现代化的愚昧迷信意识的能力。二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它要求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高度的人文关怀。比如,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文艺下乡”活动,就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典范。我国广袤的山区,特别一些偏远地区群众文娱生活贫乏。富裕地区可以拿出资金请高档专业团体来演出,而贫困山区却难以企及,因而具有较高水平的演出较少涉足山区。文艺下乡活动给基层群众带去了喜闻乐见的作品,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水准。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4.2 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市场管理
一个强大的文化产业,不但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我国现阶段,新闻出版业的产业化较快,而
广播电视事业和文化娱乐业步子较慢,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一些传统民族文化产业更是还不成气候,难以提供大规模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来满足群众需来。就拿作为我国国粹的京剧来说,由于资金来源较为缺乏,创作人才相对偏少,所以演来演去还是那些老剧目,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少,一些年轻演员纷纷转行,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行内人士担忧,老百姓更是担忧。与此相反的是,好来坞的娱乐业、意大利的歌剧和英国的古典
音乐等,由于引导得当、管理先进,得以蓬勃发展,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效益,2002年北京紫禁城的“世界三高”音乐会高达3万元一张的贵宾票,就是一个明证。所以,把民族文化产业化,促进市场管理,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4.3 博采众长,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各国文化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文化的发展要牢牢把握“四个创新”。第一,内容创新。特别是重大文化理论、文化观念和文化知识的创新,提出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有意义的重大文化主题;第二,形式创新。如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和题材、体裁,以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成果来丰富全人类的文化宝库等;第三,技术创新。采用新的创造手段和文化宝库等;第四,体制创新。这种文化体制,对内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的文化创造潜力,具有强大的创新机制。对外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作为岭南文化代表之一的粤剧,例如把神话传说故事《白蛇传》改编成中国传统的粤剧在澳大利亚著名歌剧院上演,在澳大利亚引起了看中国粤剧的轰动,成为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先驱。焕发出新的市场活力,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使中国的文化事业得以充分、繁荣,一定程度促进中国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4.4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精品工程
文化建设,设施先行。大手笔建设博物馆、文化馆、歌剧院等精品工程,可以提升当地文化品位,丰富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事业发展,从而增加经济收入。从更深层次来看,一系列的精品文化基础,可以直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从而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在奠定其经济大省地位的同时,再喊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大手笔地拿出了8.5亿元建歌剧院,9.5亿元建博物馆。其战略目光与大气魄令人叹服。广东的三水以象征美满幸福的“并蒂莲”带出三水品牌产业:2000年推出《并蒂莲》系列挂历;2001年发行600万套并蒂莲邮资明信片,又发行了“九运会与并蒂莲”小版张邮票。同时成立广东(三水)并蒂莲贸易有限公司,与并蒂莲的文化涵义,推出了11大类的品牌产品创下了3 800万元的产品销售收入,其中出口销售值为2 900万元,真正实施了经济、文化的同步协调发展。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