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略论中国近代科学小说(1)(2)

2014-11-18 01:02
导读:四、艺术特点 此时期的科学小说虽然是在西方小说影响下产生的,但除去一些比较成功的仿作之外,其他大量的小说还是沿用古代小说旧的体制,没有从根本
四、艺术特点

    此时期的科学小说虽然是在西方小说影响下产生的,但除去一些比较成功的仿作之外,其他大量的小说还是沿用古代小说旧的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古代小说形式上的束缚。不过在语言上,与这一时期其他小说一样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在一些场景描写上也较为真实、生动;有些情节设计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这些都是近代科学小说值得一书的地方。

    (一)艺术上的“旧瓶装新酒”体现了作家们艰难的探索。前面说过,《生生袋》是用生理学的知识来破除迷信思想,揭出了“鬼”的本质,运用到了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但是小说通篇还是采用文言的形式,没有体制上的根本变化。在第四节中,描写到“客”的豪迈,就采取了古代韵歌的形式:“客饮乃大豪,亢声以歌曰:‘酌我兮金觥,宾主欢饮兮无央,邂逅兮萍水,伐毛换髓兮,永享康强’。”这种形式起源于先秦时代,一直是各代文人最擅长采用的表现方法。在文章最末一节“血轮之巨战”中,作者更以一首佛家的偈语做结,文曰:     

皮肤与涎膜,

双皮判厚薄,

脑经四分支,

筋肉相束缚。

血管共回管,

散布殊杂错,

呼吸仗养气,

一失身便索。

五官司妙用,

六腑并附着。

人生虽若梦,

卫生奚可略。

    在字数相同的三节诗中,作者浓缩了外来的生理学用语,同时利用了传统文章中经常以诗歌做结的形式。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就像19世纪末“诗界革命”的口号———“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怎么也没有彻底走出传统的限制。

    还有一些科学小说,例如萧然郁生的《乌托邦游记》依旧采用传统的章回体结构,回目两句字数相同、内容对应,概括本章内容。再如半废的《亚氧化氮》虽是写外国男女的故事,但是对其外貌的描写还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老套路,“……男的丰姿清秀,朗朗如玉山照人,女的生着苗条的身儿,媚人的秋水儿,编贝似的齿儿,樱桃似的口儿,……”即使是满篇新名词,也还是要用旧套子来装载,那个时代的中国文人真的是步履维艰。现在看起来这样的形式限制了作者的创作延伸,但是在那个时代,创作者们都是自觉或半自觉地在运用这样的模子在写作。启蒙是主题,形式只能是附属,为了让阅读者没有阅读距离感,他们不得不选用中西交杂的语言、结构,力图消融文化差距。

    (二)新名词在作品中大量被使用,最直观地表现了西学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冲击。

    前面说过,虽然《生生袋》没有摆脱传统小说体制的束缚,但是在其中出现了很多外来新名词,比如在第四节,妇曰:“然则客少坐,妾当煮咖啡以饷客。”“咖啡”即由外国引入的外来语。除此之外,文章中还有其他一些医学名词,如“肌肉扩张”、“骨髓”、“黏膜”等都是伴随科学进步而来的词语。其他的作品中,还有“无线电”、“电波”等词。这样一些外来科学名词的运用,一方面起到了传播外国先进科学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汉语的白话文词库,推动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

    (三)扎实、朴素的语言蕴涵着轻松的笔触。科学小说本来是“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3]因而,科学小说的语言应该是轻松、活泼、生动,寓理于描写之中的。近代科学小说的创作有一部分作品达到了这样的标准,而另一些作品由于描写实验场景等,则显得有些平淡无奇。值得注意的是,端生所作的《元素大会》、捷臣所作的《蚊之友爱》两篇都用了拟人手法。前一篇是描写各种化学元素的特点,结尾处旁出一笔,以做梦为结尾,语言较新奇、生动;而后一篇用描写人之友谊的语言来描写蚊虫之间的友爱,设计较巧妙。还有一篇由天笑、毅汉所作的《发明家》在文中加上了一些邻里之间细节的描写,所用语言轻快、活泼,而最出人意料的描写是发明家竟被自己的发明所困,让读者不免开怀一笑。当然,创作科学小说的作家们都本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严谨态度写作,因此近代的科学小说语言都较朴素、扎实,较好地起到了科学知识传声筒的作用。

    除去语言外,近代科学小说的情节设置也较有特点,如谢直君的《科学的隐形术》,先讲述自己遇到隐形之人被抓的场景,引起自己的好奇心,于是自己也去寻找,居然找到了;但作者又笔锋一转,描写自己最终无法拥有这种方法。最具转折意义的是梅梦的《月世界》,文章通篇在描写月球上的景象,结尾处却写学富游览月球是在“美国巴拿马博览会天文馆内最大的月球模型月世界”,笔触在幻想与现实之间转换,收放自如,也是成功的作品之一。

    (四)环境描写的引入也是此时期科学小说的重要特点。

    《生生带》的作者在作品中以一段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大汉辞客入,客移椅至庭,坐花荫而长啸,声撼林木,仰首观月,逸兴遄飞,听草间声唧唧,如人私语。堂间自鸣钟之摆动,时扬断续之声。”这可视为近代短篇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标志。环境描写在传统短篇小说中一向不受重视,而近代作家们受西方文学影响,认识到环境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还能反衬人物的心理和情绪。因此在此时期的很多类型的小说中都用到了这一手法,科学小说作为受西方文学影响甚深的一种短篇小说形式,自然也不例外。

五、结语

    虽然近代科学小说在近代社会风云变幻之中大起大落,从兴起到衰退只走过了短暂的道路,但这昙花一现的美丽毕竟开启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值得回顾与反思的。我们无法说清它对于后来的科幻小说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但那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近代科学小说的兴衰史也可视为近代社会、作家和读者相互之间关系的一面镜子。

[参考文献]

[1]陈平原.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A].陈平原.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151.

[2]徐念慈.小说林缘起[A].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56.

[3]鲁迅.月界旅行辨言[A].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6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中国近代文学的前现代性(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