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伦理思考(1)(2)

2014-12-04 01:14
导读:什么是人文文化?在汉语中,人文旧指诗书礼乐等,与以自然为对象的那些文明文化现象相对应。在西方,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词humanitas,强调是与人有关
  什么是人文文化?在汉语中,人文旧指诗书礼乐等,与以自然为对象的那些文明文化现象相对应。在西方,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词humanitas,强调是与人有关的人文现象或人文世界。现在我们通常说的人文文化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体认和追求的结晶,它关注对象是“人”,而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强烈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特征。人文文化活动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侧重于人类生存意义、方式与价值的关怀与维护;其文化体系的主体内容是人文学科知识体系及体现人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价值理性、精神境界的价值观念体系。后者体现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的核心。
  由此我们看到,人文及人文视野中的世界,是一个以人的内在精神为基础,以文化传统为负载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它是以求善、求美作为其内在价值。
  表面上看来,科学文化的求真与人文文化的求善、求美是对立的, 大多数人在潜意识中把科学规定为至真的圣地,把人文文化设想为美和善的家园,这使得人们已然在文化选择时把二者对立起来。而对于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主体来说,既崇尚实现至真的科学创造,也渴望着人文文化来满足对于善和美的需要。在真、善、美的伦理价值上,这三者是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求真要以善作为一条基本准则,而善则要以真作为其内涵,美则是建立在真与善的基础之上的,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都具有统一的伦理价值,这便是真善美。
3 两种文化的内在核心是交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1 科学文化蕴含人文文化,是真善美的统一
  首先从科学思维方式上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是科学文化和精髓,它与科学知识不同,并不是指具体科学事实、定律和理论,而是科学的深层次哲学和文化内涵。科学思想不是某个科学家的思想与思维方式,它是一代又一代科学活动累积的结果,一种新的具有革命性的科学思想形成,它往往会决定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尽管科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概括地说它们基本上分属三个大类:经验方法,理性方法,审美方法。这三种方法显示了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和美学精神,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人们树立求实、尚理、爱美的思想情操。其次从科学精神看: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把科学精神分为五个方面:普遍性、公有性、无私性、独创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这五条科学规范不仅是维护科学共同体稳定秩序的基石和科学发展的保障,而且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的大目标是相通和一致的,即科学精神也和人文精神一样,始终都在追求着“真善美”的统一。科学的真,就是指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而要做到这一点,科学家就必须有怀疑精神和勇于创新,勇于与传统观念决裂,勇于向科学权威挑战。科学的善,是指科学知识在求真的过程中,必须从公有和无私出发,要充分考虑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后对整个人类、对自然及对子孙后代所产生的后果。从某种意义来讲,求善是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科学的美,是指科学内在结构的和谐统一与外在形式上的赏心悦目。对美的追求是科学家进行科学活动的一个主要动机。爱因斯坦在谈到他进行科学活动动因时曾明确表示是被宇宙间和谐的美所吸引。现代科学大师,如海森堡、狄拉克、杨振宁等对科学探索中美的体验、美的论述和美的推崇,已使科学美成为现代科学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切都表明,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已使得科学文化富有丰富的人文意蕴。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2 赋予人文文化以科学内涵,是科学文化健康发展的导航
  提起人文文化,人们自然把它与非理性联系起来,模糊性、情感性、跳跃性是它的代名词.这其实是一种偏见,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一样,都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即求真。那么人文文化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就必须一方面要有对未知世界孜孜不倦的探求,都要求对理想事业的无畏献身,即要具有科学精神;另一方面,要使人们克服传统思维的随意性、模糊性,也必须将科学的思维方式纳入人文文化中。科学思维方式有利于克服人文文化中的不足,有利于清除了前科学时代人文精神中蒙昧的成分。
  另外,科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文关怀,科学要被赋予道德力量才能保证科学的善,但没有科学的发展,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不可能深化发展,科学是促进道德进步的最有力的武器,它清除道德发展的道路,摒弃了道德中虚伪的和不合理的成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在伦理价值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人文在探求人的世界时,也在注入科学精神和方法;二者两者的内存价值是统一的,都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忠武 .对当代科学文化特征的系统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第17卷,第4期
2 谢清果,王明新.构建科学文化学的几点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第23卷第3期
3 杨爱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的原因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第14卷第4期2001年8月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4 肖峰.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解释型与创造型:中国古文论研究的两种类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