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 两种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3.1 文献传递工作应借助市场力量驱动 中国大学排名
商务模式的文献传递是市场驱动的,而公益性的文献传递是图书馆读者的需要。商务模式的文献传递实质是版权贸易活动,而公益模式的文献传递的实质是馆际互借和本馆服务。前者按市场价格支付版权费,后者则主要利用著作权法的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商务模式的文献传递主要目的是为了营利,而公益性的文献传递其目的是为科研教学服务。我国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工作主要采用的是公益性模式。文献传递中缺少市场驱动机制。因此,为了推动这项工作,我国大多数图书馆采用对文献传递进行大量的资金补贴的办法鼓励使用。这实际上是将图书馆作为文献供应人,而不是将图书馆作为信息供应平台,造成图书馆负担过重。我们应当适当建立图书馆与出版商合作的文献传递机制。
3.2 保持合理的价格
商务模式的文献传递价格高于公益性的文献传递价格。商务模式运行的文献传递公司采用市场价格支付版权使用费。公益模式的文献传递只收取合理的成本费用,如CALIS是非营利模式,制定的文献传递收费标准为:复印A4纸0.3元/页,A3纸0.5元/页,扫描3元/页;电子邮件0.1元/1K字节,拷盘2元/盘;传真2元/页,打印0.3元/页,其中激光1元/页,包装邮寄费用实收。各成员馆在执行此项标准时也许会有所差异,但不能超出成本价格进行收费。价格是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的优势,应继续保持这个优势。
3.3 图书馆文献传递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
两种模式的投资来源不同,商务模式的文献传递其投资一般来源于个人,个人投资在企业的经营中进行资本运作,而公益模式的文献传递的投资一般来源于国家,国家拨发的资金主要用于为社会公众及整个社会进步服务。图书馆文献传递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4 两种模式均须妥善解决版权问题
因为文献传递使用是作品使用的一种方式,文献传递的本质就是提供复制品,而且这些复制品是“不必归还”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复制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关于电子文件传递的版权问题,国际上也多次开专门会议予以研究。我国著作权法并没有规定文献传递的问题,但规定著作权人享有“网络信息传播权”。文献传递的合法性等在法律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从国外传递实践看,传递的文献必须是妥善解决了版权问题的。公益性传递实际上也只能在著作权法规定的范围享受免责。中国加入WTO后,图书馆的免责空间受到限制,“公益性”并不能作为侵权抗辨的理由,因此,图书馆采用市场机制解决版权问题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ttp://www.tdico.com
2 ttp://www4,infotrieve.com/docdelivery.asp
3 ttp://www.cisti.com
4 张安珍.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5 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01(3)
6 孟连生,李景.加快资源建设步伐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图书情报工作,2002(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