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情报学研究的新定位:面向理解(1)(2)

2015-01-04 01:05
导读:长久以来,情报研究被视为没有创造性的工作,成为了生产“综述、述评、研究报告”等学术信息的代名词,这一具有智慧性、挑战性的工作,便不得不沦
    长久以来,情报研究被视为没有创造性的工作,成为了生产“综述、述评、研究报告”等学术信息的代名词,这一具有智慧性、挑战性的工作,便不得不沦落为“剪刀+糨糊”。这种观点在现在来看,更显现出其片面性和局限性。现代的情报研究在朝着自动化、集成化、流程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这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逐渐走向理解的过程,这就好像是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过程一样,首先搜集关于事物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进行处理,简单的事物仅仅需要一些经验就可以处理了,而复杂的事物可能需要借助于工具或技术手段来处理,最后综合后得到的结果,而在大脑中得到一定认识,最终达到理解。
    2.2 从情报学的研究方法来看 在这个社会信息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的时代,情报研究方法的创新刻不容缓。信息化程度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信息总量的激增和新旧信息更迭的加快。为适应这一挑战,情报研究在以下3个方面有所发展[4]:一方面,面对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必须通过提高搜集、分析、处理、加工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增加信息“吞吐量”,以提高情报研究成果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面对新旧信息更迭加快,必须提高情报研究工作的节奏,缩短从搜集情报到产生和发布情报研究成果的周期,以提高情报研究的时效性;最后为进一步提高情报研究成果的精度和可信度以满足信息社会情报用户的需求,情报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定性分析的水平上,必须逐步提高定量分析的比重。
目前情报学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5]:a.社会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针对社会现象搜集数据,进行分析,是搜索、跟踪、获取和开发利用情报资源的一种基本的、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又可分为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用现场观察法,后者又分为访问调查与调查表调查。b.引文分析法。研究文献的被使用和被引用,也就是研究质量问题。自20世纪60 年代初以来, 由于“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创办,引文分析法已成为一个有相当深度和广度的情报学分支。 对引文这一线索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某项发明或技术的应用范围、现状、著作水平、学科发展趋势等。c.文献计量统计方法。文献计量是情报学与数学、统计学等相互交叉和结合而产生的研究方法。对以记录形式进行交流的各个方面进行计量统计,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从定性与定量分析中达到掌握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脉络,进而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d.数学分析法。现代数学的许多分支在情报学的研究中都在应用,如在情报检索理论、情报传递的机制、情报采集方案的确定中,概率论、集合论、模糊数学、微分方程、运筹学等均在应用,甚至数论、图论、泛函分析、变分法等,也可以应用。e.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对于情报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最优设计等各个侧面与总体,可通过引进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规划与设计,解决科技情报系统的最佳运行、实现最优服务等问题。由于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众多,对某一具体研究对象来说,就需要比较不同的方法,从中选择最佳方法,以期获得最优的结果。f.历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历史的研究一般先鉴别一个历史问题,搜集有关史料,形成假说;然后进一步严格搜集与组织史料,认真加以核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报学是如何形成的,促使我们了解过去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与方式。g.其他方法。包括德尔斐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哲学研究法等,这些方法多综合加以运用,近来又出现空白点分析法、聚类映像法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对许多新兴方法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如科学计量法、信息计量法、网络计量法、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法、知识挖掘法和信息融合法等。这些方法及时地满足了情报研究现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加了观察事物的维数,丰富了认识事物的手段,更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从而在进行信息分析的过程中逐步达到理解的层次。
    因此,通过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情报研究是一种智能型的创新性工作,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也使得情报研究摆脱了过去那种隔靴搔痒的尴尬境地,真正地走向了理解之路。

        3、基于理解的情报研究的实践

    情报研究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都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如何使这些技术、方法、手段真正为理解这个目标服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步,信息的预处理。在信息激增、信息周期急剧缩短的今天,用人工处理海量的信息已经不再现实,对海量信息的自动处理势在必行,这包括信息的关键词提取、自动归并和分类入库。经过预处理的信息还要进行下一步的再加工。
    第二步,信息的加工。如果仅仅研究信息的形式(语法信息),不可能达到理解信息的要求。这是因为:为了理解信息,不仅仅需要了解信息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信息的含义(语义信息)和信息的效用(语用信息)[6]。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根据信息的形式、含义和效用来实现针对性、恰当性、合理性和明智性。因此信息的加工需要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采用许多技术手段进行,这包括统计分析以及数据挖掘、智能检索等。
    第三步,多源信息的融合。信息时代的信息源是多元化的,包括声、像、图以及多媒体等。信息融合[7] 就是在几个层次上完成对多源信息的处理过程,其中每一个层次都表示不同级别的信息抽象,经过探测、互联、相关、估计以及信息组合,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最后一步,理解。理解不应该是一个步骤,而是经过上述几个过程的产物,之所以把它作为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了突显它作为最终目标的地位之重要。在经过客观理性的分析之后,通过主观的综合判断,最后达到理解的层次。这与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类似的——人非常自然地运用这一能力把来自人体各个传感器(眼、耳、鼻、四肢)的信息(景物、声音、气味、触觉)组合起来,并使用先验知识去估计、理解周围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件。

        4、结论

    近20年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全球性的信息革命,在信息化进程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一方面的情报研究工作也必然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其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手段都将发生变化。
    本文围绕将理解作为情报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和目标的观点,阐述了情报研究的本质和追求这一目标的通用做法。这一观点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理念,因为情报研究一直以来始终就这样做,只不过一直没有点明而已。情报研究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只有明确了这个目标,我们才能从整个体系的角度着眼,使情报学得到更大的、更快的发展。而面对这场变革,情报研究的从业者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清情报研究工作的研究核心和实质,迎接情报研究新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包昌火.情报研究方法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
    [2] Cathy A.Enz.Information+Analysis=Understanding.Th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Volume:42,Issue:3,June,2001
    [3] 信息作战,美国陆军FM100—6号野战条令.外国军事研究部和战役研究部译,1997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4] 孙宇军.信息化与情报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1)
    [5] 梁战平.论情报学研究.中国信息导报,2003;(1)
    [6] 叶思聪.信息理解的推理与知识语义结构.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
    [7] Waltz Edward L..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 Integrating Data Fusion and Data Mining Process Circuits and Systems,1998.ISCAS'98. Proceedings of the 1998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olume:6,553—556,31 May—3 June,199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文献信息传递模式比较与启示(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