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艺理论:体系建构与教材改造(1)(2)

2015-03-09 01:04
导读:论的独特性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文学理论教材中得到实现。(楚宗礼:《对于现行文学理论教材的一点思考》,载2003年10月23日《光明日报》) 有论者对教材

论的独特性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文学理论教材中得到实现。(楚宗礼:《对于现行文学理论教材的一点思考》,载2003年10月23日《光明日报》)

    有论者对教材的编撰工作提出了批评。赖大仁在《现行文学理论教材存在问题》中说,当今的文学理论教材编写太多太滥,过于随意,只要有出版社愿出,谁都可以拉一帮人马来编写,对于编写者

和出版者来说,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宣传大力推销。事实上当今凡有点名气的大学,或自身有出版社的大学,差不多都有自编教材。由于教材粗制滥造,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很差;此外不同版本的

教材,从基本观点到理论体系都相去甚远,甚至完全不可通约。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材的科学性与稳妥性是十分严肃的事情,因此,有学者认为认为,那种仅为少数人出成果评职称或谋取经济利益而

编写推销教材,造成教材过多过滥、混乱无序的状况,亟待整治。目前,也许有必要建立教材编写、出版和使用的审查机制,以维护“教本”的严肃性。

    考试-评估制度也是亟待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陶东风认为,大学文学理论教学僵化的考试-评估制度与方式更加强化了文艺学的学科规训力量,这是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规训。当大学文艺学教学

中一元、绝对的真理观与认识论得到了体制化的支持以后,就更加“如虎添翼”,成为压抑性、排他性的知识与话语霸权,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无形杀手”。(见《文学评论》

2001年第5期)

事实证明,在目前的情况下,像过去那样,由有关部门组织一批最好的专家,编出一本教材,然后在全国推广,条件还不成熟。到目前位置,学界和教育界还没有为文艺理论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找到一

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也没有在建立文学理论体系上形成一致的意见。但是,应该指出,这些年来所展开的各种讨论,引起了文学理论界对本学科的教学工作的普遍关注和编写出适用教材的紧迫感,有益

于文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之间的互动。一些原本专门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们,也开始关注教学问题。他们开始编译国外文学理论教材,开始研究文学理论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同时,一些大学也在进

行种种试验,如主张取消统编教材,结合文学作品的导读,讲解文学知识,等等。总之,在文学理论的教学方面,近年出现了许多教学观念上的变化,并将在今后会持续下去。(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网2003年5月19日)近年来,钱中文、杜书瀛、童庆炳、吴中杰等人的教材修订再版、李益荪、董学文、张永刚、王一川、萧君和、南帆等人新出版的文艺理论教材都受到了好评。

除了前文提及的文章和著作以外,近年讨论学科建设和教材改造比较有影响的文章还有许多,例如:董学文《文学理论反思研究的科学性问题》、王彦霞的《文学理论的科学性释疑》、李国华《关于文

学理论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傅安辉《文学理论的学科思考》、董学文、盖生《文学理论要素变化规则的学理研究:一个文学理论结构学的视角》、胡明《新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伦理与逻

辑起点》、田忠辉《文学理论反思与文化诗学走向—兼评曾庆元对李春青之争鸣》、王志耕《文学理论:走在路上》、曾庆元《再论文学理论学科的合法依据—兼答王志耕的〈文学理论:走在路上〉》

、魏家川《文艺学学科定位与文学理论教改》等。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友权在《面向21世纪的文艺基础理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一文中所强调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他认为,倡导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是文艺基础

理论研究学理创新和学术自觉的必要前提。这些年来,文艺研究的边缘化让我们失去了聚焦文论本体的自信,理论思维的认同化使我们失去了原创和超越的勇气,而学术研究的功利化又使我们失去了思

想和方法论的支撑。建设21世纪的文艺基础理论,需要认准传统与未来、自律与他律、形态范式和学理特色等方面的价值坐标,在构建学理中回到基础理论本体,以“元问题”启动文艺学当代形态建构

,面向未来实现“一体两翼”的综合创新,并且在理论视野上关注全球化、高科技和大众审美文化对文艺基础理论建设的生态滋养。

欧阳友权所说的“一体两翼”中的“一体”,是指文艺理论研究要以新世纪的社会现实和文艺现状为“体”,就是让文论建设立足于中国现实文艺发展的实际,贴近实践,实事求是,回应现实的需求,

瞩目变迁中的世界,让理论品格体现出鲜明的现实感和时代精神。“两翼”是指文艺理论的民族传统和外来精良。对于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主要是吸纳它的人文精神,并实现古代理论范式的现代转换。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当行规遭遇挑战时——文学批评的一种困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