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二十四幅花卉册页”:《儒林外史》的结构形(2)

2015-04-27 01:42
导读:第二,逻辑性。作者不仅使事件统一在严格的时间流程中,而且还把无数事件的发生设计得真实自然,合乎情理。循着“瓜生蔓,蔓生藤,藤生瓜”的原则
   第二,逻辑性。作者不仅使事件统一在严格的时间流程中,而且还把无数事件的发生设计得真实自然,合乎情理。循着“瓜生蔓,蔓生藤,藤生瓜”的原则,作品情节不断推进、衍生。没有周进荐

拔,就没有范进发疯;没有范进中举,就没有张静斋送房子,怂勇打秋风;没有拜见座师,就没有邂逅严贡生,枷死回民师傅。这种事件间的因果关系一目了然。有的事件彼此似乎没有瓜葛,作者也能

写得自然妥贴。如娄氏兄弟礼贤下士与选家马静的活动本来各行其是,但点出“人头会”使蘧公孙收起做名士的念头,产生欲结识选家的心思,马静的登场于是显得顺理成章,情节也自然过渡到选家头

上。书中大大小小事件彼此勾连,前因后果,交待得清清楚楚。作者循着这种逻辑关系,从山东起,涉及广东、江西、浙江、安徽等地,最后落笔在南京,前后引出几十位重要人物,从而绘成了一幅较

完整的儒林画卷。

    第三,层次性。作者笔下的人物总计多达三百七八十个,时间跨度、空间范围又如此广阔。为了突出重点,作者对人物出场作了精心安排。闲斋老人原序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

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这里提到的四类人,在书中按照序里的顺序

连袂而上。第二至第五回写了第一类人周进、范进、王仁、王德,第六至十回写的严贡生、王惠、刘守备属第二类人,第十一至二十四回写的杨执中、权勿用、张铁臂、景兰江是第三类人,第三十回至

五十五回写了第四类人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虞华轩、季遐年等。当然,这种人物出场先后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的,各个部分也有其他类型的人物在活动。从总体上看,是从否定

人物过渡到正面人物,第三十回之前以否定人物为主,第三十回之后以正面人物为主。

    第四,对照性。作品人物、事件虽然繁复,但以第三十一回为分水岭,前三十回与后二十四回对照鲜明,前后映衬,极有章法。杜少卿力辞征辟与二进醉心功名,虞博士为人厚道与严贡生横行乡里

,二余讲究孝悌与二严兄弟参商,凤鸣歧行侠仗义与张铁臂招摇撞骗,季遐年痛斥老爷与周进屈辱过活等适成对比。赐书楼倾樽尽欢与西湖之会酸风四射,泰伯祠礼祭肃穆典雅与莫愁湖高会趣味低下等

事件前后对举。相同事件反复描写、彼此映衬的有二娄厚待看坟人与杜少卿厚待老管家,“冒姓字小子求名”与“中书冒占凤凰池”等。许多人物、事件的对比、映衬使第三十一回前后两个部分呈现明

显的对照关系。

    第五,条贯性。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也没有总绾全书的人物,但却设法以有限的人物、事件将小说条以贯之。正文一开始,王惠就伴随着周进而登场,在周进面前大摆举人架子。第七回再次

露面,主动与“作不得准”的梦中同榜荀玫交结。选任江西为官后,因降顺宁王,事败远逃,此后虽未正式露面,但余波荡漾。第十四回、三十五回蘧公孙、卢信侯即因一部与他有关的《高青邱集诗话

》险些被祸。到第三十七回,作者又续写王惠之子郭铁山千里寻亲,一直写到第三十九回,才把王惠的事交待完毕。王惠故事因此成为大半部书的重要线索。祭泰伯祠是小说后半部的最大关目。正面描

写虽只有第三十七回一节,但从担任引赞的杜少卿出场之始,就着笔叙述祭祀的酝酿准备过程。修礼之后,作者又在第四十一回让卢信侯同武书谈到此事,庄濯江听后,也欲做一个大祭。第四十八回,

王玉辉凭吊旧迹。第五十五回,盖宽叹息祠宇的破败。显然,作者有意将这一盛典处理为后半部的中心事件。由于祭祀的主要当事人在孝子寻亲之事上大加赞助,前后两条线索得以交汇,融为一体。这

两条重要线索的存在,使读者感到正文情节运动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行进,叙事脉络异常清晰。 

    连环册身由于具有以上五个特点,它达到的效果恰如第三十三回、三十七回卧评所比喻的:“譬如岷山导江,至敷浅原,是大总汇处。以下又迤逦而入于海”,“如云亭、梁甫,而后臻至泰山。譬

之作乐,盖八音繁会之时,以后则慢声变调而已”,“布局之妙,莫与京矣。”

             三、在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与《外史》采用的结构相比,其他古典章回小说的结构虽然具体形态有所不同,但本质却无二致。比《外史》早出的明代“四大奇书”均有贯穿始终的情节和总绾全书的人物,结构上采取了一线到

底的形式。与《外史》约略同时问世的《红楼梦》,其艺术成就虽然攀上古典小说的高峰,但结构上以贾府衰亡为经、以宝黛爱情悲剧为纬的做法承袭了传统的线型结构模式,并未打破“传统的写法”

。只有《外史》戛戛独造,创立了前无古人的册页结构。与传统形式相比,这一结构具有明显的两大优势:其一,它接近纪实,毋需刻意雕琢,能容纳较广阔的社会内容。《外史》要表现的内容用王冕

的话说,就是“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和一伙星君维持文运,这也是书名《儒林外史》命意所在。作品如此巨大的容量和冷峻的思辨色彩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结构形式。如果仅以少数

人物、个别事件为描写重点,充其量写出来的是个别人的外传。连环册页在这方面正好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功用。作者将大量个别的生活画面用连缀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清明上河图》那样的画卷,从

而全面反映整个社会面貌。不必为围绕中心人物大作虚构文章,作为原始素材储存在作者头脑中的人物、事件,基本上完整地进入作品,从而使内容更加贴近现实。

    其二,它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广阔空间,能容纳数量众多的人物。人们谈到章回小说的人物,每部大多总是几个主要人物,即使像“一百八人”的《水浒传》也不过十几个。而谈到《外史》时,一下

子叫得出名字的人物就有几十个。为什么《外史》在不到四十万字的篇幅里创造的人物远远超过比自己长的小说呢?这应归功于连环册页结构,一般小说因情节单一,始终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描写,故写活

的人物数量有限。《外史》的结构则较为灵活,能将众多人物摄入笔端,使他们进退自如。作者在人物出场之际又极力施展雕龙手段,使其“性情、心术一一流露纸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累积

下来,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多达几十人,其中二进、二严、鲁氏父女、马二先生、匡超人等更是成为不朽的文学典型。众多形象的成功刻画,又使作者要绘制的儒林画卷更为厚重。连环册页结构的出

现在小说史上意义重大。它为更真实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众多的人物典型提供了有效的艺术手段,因此一经问世,便产生了深远影响。到了晚清,更是成为包括四大谴责小说在内的众多社会小

说的模拟对象。它们虽然也学习这种结构,却大多不讲究总体布局,或如胡适说的:“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起来,可长至无穷。”或如鲁迅所说:“全书无

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这本来是晚清不少小说的弊病,却连累到它们效法的对象《外史》也蒙受结构松懈的讥议。要认识《外史》

的结构,必须把它与那些拙劣的效颦者区别开来。

    [参 考 文 献]

    [1] 陈美林《新批儒林外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2] 吴组缃《说稗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凌濛初死事考辨(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