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动因分析(1)(2)
2015-07-16 02:04
导读:产权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制度是文化产业化的另一个制度供给。明晰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交易的确定和进行、产品和产业的创新以及市场效率的提高等,与此
产权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制度是文化产业化的另一个制度供给。明晰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交易的确定和进行、产品和产业的创新以及市场效率的提高等,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得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一种特定的垄断权,促进文化产品在市场上的时间,保护所有者获得成本补偿并获得巨额的利润,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扩张和发展。
(二)技术供给。现代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与以往的技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电子传媒、光纤通信、计算机通讯、激光、数码等信息技术是一种数字化技术,构成了一种新的传输方式与传输渠道,解决了传输_距离与传输质量的矛盾,增强了文化传播的范围和距离以及传播的可能性,使文化产品的市场突破单一市场的限制,获得更大的市场容量和市场范围。其次,这些信息技术通过数字技术、模拟技术和数据库等方式,整合、配置和管理文化资源,大大降低了文化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成本,为文化产业化提供了规模经济的技术支持。再次,数字化技术使各类传输技术与文化产品得以全面融合,升级传统传媒业,催生新的文化产业。同时,数字化技术还促进了社会分工,并将文化产业的国内分工协作扩展到国际分工协作,使各国的文化产业优势环节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去,形成巨大的聚合效应。最后,计算机技术使得文化产品的生产格式化和模块化,为大规模的标准化制作提供了技术可能,从而使文化行业形成了强大的规模生产能力。
(三)资本供给。绝大多数文化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却一刻也离不开资本的积累,只有获得资本的强大支撑,文化产业化的过程才可能顺利地实现。文化产业化的资本供给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工业化的资本供给。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和物质产品的生产效率,这使得更多的自然资源、机器设备可以用来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精神产品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随之扩张。同时,工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结构的高度化增加了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了产业利润,这些利润不断地形成资本,使企业有较强的能力对文化领域进行投资。
第二,国外的资本供给。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强,资本雄厚,通常属于资本输出国,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也不例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外强势资本的注入首先以资本增量的形式融入到国有或民营资本存量中,在带来巨额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生产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从而推动国内资本的扩张。其次,国外资本的注入也带来了竞争的压力,逼迫国内的文化企业改善自己的经营管理,积极主动地进行企业创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更好地积累了资金。最后,在国外文化企业本地化的同时,还将实现人才本地化,这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业积累了高层次的人力资本,也弥补了发展中国
家教育资金和教育制度的不足。
第三,人力资本供给。无论是在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积极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的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教育系统也加快了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多有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化的人从事文化产业的服务和高科技的制作传播,构成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人力资本供给。
第四,政府的资本供给。首先,政府作为文化产业出资和投资的市场主体,为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直接提供资本。其次,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制定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等形式,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化产业化充实了资本。最后,政府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调动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推进资本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资本供给作用。
中国大学排名 (四)内容供给。随着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完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空间上的集聚、都市圈的形成等都带来了人口的集中、交易规模和交易频次的扩张和增加,而这些集中或扩张所带来的是信息流的集中乃至大规模的膨胀,这一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内容环节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甚至直接的信息产品,另一方面也为文化产业的运作提供了便利的社会资本网络,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内容资源。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源自企业在竞争压力下不断降低成本、扩张势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微观行为,而在宏观层面上,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城市化加深带来的需求面的拉动以及制度、技术、资本、内容的变革和配置带来的供给面的推动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张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