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集体“弑母”焦虑(1)(2)
2015-08-25 01:09
导读:现代的国家主义叙事中,"母亲"这一符号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但除了某种替代品之外,从来就没有建立过明确的母亲形象。"母亲"不是具体的妈妈,而是一
现代的国家主义叙事中,"母亲"这一符号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但除了某种替代品之外,从来就没有建立过明确的母亲形象。"母亲"不是具体的妈妈,而是一个象征性的事物。在不同的语境里有各种各样的变体。母亲形象的不确定性和缺席,导致其他事物乘虚而入,替代、扮演或冒充。"母亲"实际上进一步被虚幻化,被从她自身(作为人母的具体的女性身体)中抽象出来,反复地和过度地与民族、国家、大地、领袖、政权、河流等无数巨大的事物相关联。这些巨大的事物虽然经常扮演母亲,实际上却更像是儿子,吸干了任何一个具体的母亲的乳汁,将母亲抽空为一干瘪、苍白的空壳。
这就是国家主义文化的一种奇妙的修辞魔术:放进去的是国家(及其他物事),拿出来时变成了"母亲"。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