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依归与超越(1)网(2)

2015-09-04 01:05
导读:(三)新移民文学迅速崛起,标志着华文文学走向新世纪。社会和时代的前进步伐的加 快,人类观念的进一步大同化,新一代华人移民知识层次的提高,在一
  (三)新移民文学迅速崛起,标志着华文文学走向新世纪。社会和时代的前进步伐的加 快,人类观念的进一步大同化,新一代华人移民知识层次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 时代海外华人华文文学新成果的产生。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的异变,显示其 创作中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对时代、社会及人生的思考。这种异变似乎 是在作一番如何融传统于现代,融西方于中国的探索。正如国内评论家界定:不再满足 于对异国作浮光掠影的描绘,冷静的观察思考取代了早期的惊异、迷惘的目光。尤其是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新移民文学,以其内容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吸引了读者,以结构风 格多样化显示了作者的创作实力。如阎真的《白雪红尘》、张翎的《上海小姐》等完全 摆脱了以往留学生文学的乡愁阴影,投入到争取适宜的、愉悦的生存空间。在表达形式 上,新移民文学亦大胆采用空间与时间的肆意交错以及浓墨重彩的猎奇式渲染。无疑, 这类积极向上的历史定位,乃是新移民作家不同于早先留学生文学的异点所在。从发展 的角度来看,新移民文学正坚忍不拔地在攀登华文文学的新的高峰,这也是我们的企盼 。
  三、冲出东西方文化夹缝,寻求独特的文化归宿
  新世纪的到来,给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但似乎也增加了华人华文文 学发展的某些困惑。这类困惑被称为“忧患意识”,目前正经历着从忧患传统的被迫丢 掉到关注传统没落这样一个过程。正如国内资深学者研究所论“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 是处在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即使这一意识有时并不 那么强烈。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在两种不同文化差距所做的文学想像,是一种文 化现实的描述”[2],这种对于经异族文化冲击波内化而成的“他者”和“异域”的描 绘,可视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解读和诠释。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笔者认为,继续关注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首先应关注其传承性。尽管客观社会变化 更迭,尽管作家的文化背景、身份地位迥异,但民族的审美观是稳定的,文化血缘是无 法改换的,因而,生活在异域的华文作家与生俱有的“中国情结”使其作品必然承袭中 华传统文化。其次应注意其发展的融合性。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只有融会、吸收外来 文化才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才能不被世界潮流所淘汰,才能聚集本土文化与居留国 文化为一体而集大成。再次应观察到其发展存在向本土性倾斜的倾向。各居住国社会环 境、生活条件和思想文化潜移默化渗透于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不可抗拒的本土性使其 创作最终由量变到质变。实践证明,海外华文文学的“本土化”,并非文学发展中的疵 点,而是立足于居住国,生存发展的基础,亦是居住国华人读者的必然要求,“海外华 文作家应该是认同中华文化,同时心胸开阔地接纳定居国文化优点;并进一步加以融会 贯通,再回馈当地文化,并发展中华文化”[3]。
  由此可见,人类群体的普同性和差异性亦是并存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 证统一的。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论,海外华文文学有着割舍不断的中华文化传统 的脉络,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且与世界文化一体化接轨,民族自我保护主义有意识的加 强,将会激发海外华人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本土”文学传统。根据这种变异,我们研 究海外华文文学时一定要将文学视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考察具体作家、作品和一定时 代社会物质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充分认识文学所表现的人性、阶级性、民族性、差异 性,更深入、更透彻、更科学地去理解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的文化普同性。
  收稿日期:2001-07-20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参考文献】
  [1]张炯.世界华文文学概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公仲.世界华文文学概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饶péng@①子.海外华文文学中异族人物形象的文化分析[J].世界华文文学,20 000,(3):51.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上艹下凡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对现代童话语言的叙事学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