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风雅之致的审美追寻(1)网(2)

2015-09-06 02:04
导读:从文化原型到审美理想,再到儒道审美理想在后世的传承和文学表述,再到中国复古文理论的透视,又回到文化原型,这是一个秩序井然的逻辑层次。其实
  从文化原型到审美理想,再到儒道审美理想在后世的传承和文学表述,再到中国复古文理论的透视,又回到文化原型,这是一个秩序井然的逻辑层次。其实,按照作者的本意,本书的精彩之处未必在于其逻辑结构,而恰恰在于其中具体事例的文化——美学阐释。
  当然,作为一部由博士论文扩展而来的著作,在选题和时间操作上自是有诸多不便之处,且不论在引文中多用二手材料而有操作仓促之嫌,就本书的论证方式而言,也有可商榷之处。其一,由于作者把“复古”和“复元古”分别系之于儒道两家哲学理想之“专利”上,并认为儒家所复之古为一有形的西周之近古,道家所复之古是“行而无迹,事而无传”的自然远古,这在概念上未免有过于宽泛之嫌。从理论上来说,作者这样的论证自可成一家之言,也可以找出诸多的实例予以证明。但是,这样做的一个弊病便是:一旦以某个具体的文学创作或文学理论的实践来印证其预设的理论框架时,往往不大容易显得十分流畅或有杵格之处。比如,作者用“远古情结”来解读陶注释明的回归意识,把它作为“道家复元古主义在后世的传承”之范例之一,其中举了陶诗中“悠修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劝农》)和“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饮酒》二十)以及《桃花源诗》等例证。事实上,我们同样可以从陶诗中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他对儒家礼乐文化之心仪不己,同样可以此证明陶渊明的儒家情结。其实,这并非作才在表达上和例证上的不足,而正是由于理论前提过于宽泛所致。其二,本书的副标题是“中国古代复古文学理论的美学探源”,按理说,至少应有简明的中国古代复古文学理论史,然后以理论前提综观整个文学史,从而得出较为完整而令人信服的结论来。但作者却过于偏重于对道家复元古主义潜在诗学的阐发。尽管论证中多有胜义,(此与作者的研究兴趣和特长相关),但从一部具有较高质量论著的结构要求来说,这毕竟还算是一个遗憾。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讠加于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怀庆方言词汇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