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注释:
〔1〕《幼官》,《管子集校》第八。
〔2〕《尚同上》,《墨子间诂》卷三。
〔3〕《学而》,《论语集注》卷五。
〔4〕〔5〕《老子》第四十二章。
〔6〕《老子》第五十五章。
〔7〕《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
〔8〕《大乘起信论》的真伪问题,历来论争纷纭,笔者认为, 《起信论》的出现,反映了一种中国佛教思想。
〔9〕有的学者将此道,理解为与老子所讲的道, 《周易》所讲“太极”。而“一心二门”即“太极生二仪的含义”。参见罗时宪《佛教缘起论的概述》,台湾《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五十三册。
〔10〕《大乘起信论校释》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5页。
〔11〕同上,第36页。
〔12〕同上,第16页。
〔13〕《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金陵刻经处本。
〔14〕《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金陵刻经处本。
〔15〕〔16〕《斥偏浅》,《华严原人论》卷上,鸡园刻经处本。
〔17〕参见拙作:《论汉魏——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的斗争和合流》,载《中国哲学史论文集》(第一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8—260页。
〔18〕《观物外篇·先天象数第二》,《皇极经世》卷七。
〔19〕《正蒙·参两篇》,《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0页。
〔20〕《朱子语类》卷九十八。
〔21〕参见拙著:《朱熹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30—343页。 中国大学排名
〔22〕《正蒙·参两篇注》,《张子全书》卷二。
〔23〕《朱子语类》卷七十八。
〔24〕杜顺:《华严五教止观》,《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七函第五册。
〔25〕《朱子语类》卷一。
〔26〕《朱子语类》卷十八。朱熹引永嘉玄觉禅师的《永嘉证道歌》:“一月普现一切水”,见北京刻经处本。
〔27〕《答顾东桥书》,《王文成公全书》卷二。
〔28〕《太和篇》、《张子正蒙注》卷一,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19页。
〔29〕同上页注〔6〕,第18页。
〔30〕《朱子语类》卷一○○。
〔31〕《尔雅台答问》卷一。
〔32〕参见拙著:《朱熹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14—516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般下加木
@②原字为纟加因
@③原字为纟加温的右半部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