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1)(2)

2015-09-25 01:44
导读:“私学”是学术界争论得较为激烈的问题之一。胡平生《考证》和《札记(二)》等文认为,《简报》J22.2695、J22-2617等简中的“私学”乃“私学生”或称
 “私学”是学术界争论得较为激烈的问题之一。胡平生《考证》和《札记(二)》等文认为,《简报》J22.2695、J22-2617等简中的“私学”乃“私学生”或称“私学弟子”。“举私学”之“举”意为“举荐”,其目的是举荐“私学”人仕,与没人逃亡者毫无关系。王素《新探》和《辨误(二)》等文认为,“私学”并非指“私学生”或称“私学弟子”。“举私学”之“举”意为“没人”。“私学”和“私学弟子”均由逃亡户口产生,“私学”是非国家“正户”之一种。地方豪强没人逃亡户口为“私学”,需要履行一定的手续。地方政府对于没人逃亡户口为“私学”,需要根据制度严加审查。侯旭东《长沙三国吴简所见“私学考”》(《简帛研究》二○○一)则认为,“举私学”并非举荐“私学”人仕,而是“举”某人为“私学”。释“举”为“没人”,文意扦格,难以信从。用“私学”称呼一类人,始见于吴简,其起源当与学业传授分不开。成为“私学”是有条件的,其一就是被“举”者身非“正户”,而属“遗脱”。当时,举荐“私学”是官府假手举主,招徕、控制流民和逃亡户口的一种手段。“私学”与举主的关系应是官府所承认的带有依附倾向的私人关系。
  吴简中有很多“关邸”简。“关邸阁”连称,未见诸文献。关于“关邸阁”,目前讨论的焦点是其性质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新收获》认为“关邸阁显然兼具征收、储藏、转运等多种功能”,而将其视为与仓、库功能类似的机构,但对其主管没有任何职衔表示不解。刘聪《吴简中所见“关邸阁”试解》(《历史研究》2001年4期)认为,临湘附近应有一“关”,下设邸阁,其职责与仓的事务直接相关。邸阁依关而设,故称“关邸阁”。但“关邸阁”并不位于关上,而是设于仓内。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关于吴简所见之“调”是否为“户调”的问题,高敏《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一》(《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认为,《新收获》所引吴简“不见一枚简牍中有‘户调’二字”,其中的“调”“几乎无一例外属于动词,是调发、征调、调运之意,而不是固定名词的‘户调’之‘凋”’。而且,据吴简所见,吴国“明确地实行了汉代的口钱、算赋制度,那么作为取代口钱、算赋制度的户调制就不可能实行,因为二者是同一种税”。故此,孙吴有口钱、算赋征收之制而无户调之制的实行。王素《吴简所见“调”应是“户调”》(《历史研究》2001年第 4期)则认为,吴承汉制,汉代户调与口钱、算赋长期并行,则吴国二者并行亦并不矛盾。户调为按户征收实物,口钱、算赋为按人征收现金,不能根据后来户调取代口钱、算赋而简单地将二者视为同一种税。至于二者合并为同一种税,则更需要较长过程。故此,吴简所见之“调”为“户调”,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简报》J22-2543等二简(另一简无编号)所反映的户籍制度,徐世虹《走马楼三国吴简户籍所见刑事制裁记录》(《简帛研究》二○○一)论述了简中所见的刑事制裁记录和可解作“肉刑”的新刑种,指出刑事制裁记录已成为当时户籍登录的要件之一。侯旭东《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认为,这两份文书揭示了孙吴政权对“吏”及其家人的严格控制,有助于我们认识孙吴时期“吏”生活的具体细节,把握汉末以降户口分割与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
   方北辰《孙吴“旱丘男子”木简文献价值补说》以文献》1997年第4期)和陈先枢《长沙走马楼吴简的文献价值》(《求索》1999年第2期)等文论述了走马楼简牍所蕴含的文献价值。孟彦弘《释“还民”》(《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对《新收获》以吴简“还民限米”为“归还民之限米”的理解持不同意见,认为“还民”系指归附之民,即过去一度脱籍者。刘正成《钟繇与长沙吴简说》(《中国书法》1998年第1期)则从书法角度论述了走马楼简牍的价值。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此外,有关走马楼简牍的研究文章还有罗新《吴简中的“督军粮都尉”简》、韩树峰《吴简中的口算钱》、汪小烜《吴简所见“肿足”解》(三文均见《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等文。
  综上所述,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目前业已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现已公布的资料只占整个走马楼简牍中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远不足以窥其全豹,简牍中的许多问题尚无法探讨,正在研究的一些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深人。我们相信,随着资料的陆续公布,走马楼简牍研究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西方学术背景下的魏晋玄学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